文档详情

小麦吸浆虫防控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4-05约2.1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16

DB130

山市地方标准

DB1302/T301—2011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规程

2011-07-25发布2011-08-15实施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02/T301—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唐山市丰润区农业畜牧水产局、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丰润区分局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秀艳郭占胜杨海英张海茹曹莉吴志宁郑广永。

DB1302/T301—2011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吸浆虫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唐山地区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24501.2-2009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防治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吸浆虫

3术语和定义

GB/T24501.2—2009中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小麦吸浆虫

在唐山及周边地区分布的麦红吸浆虫。

3.2蛹期防治

指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小麦吸浆虫化蛹时期进行的防治。

3.3捕虫网

捕虫网网架柄长1m,网口用粗铁丝围成圆圈,直径30cm,网兜以普通纱布制成圆锥体,网口至网底长80cm。

3.4复网虫量

用捕虫网顺麦垄捕成虫,左右往返一次为一复网,10复网所捕成虫量为10复网虫量,用于表示成虫虫口密度。

3.5样方和样方虫量

一个样方中所含各有效虫态的数量为一样方虫量,以示幼虫、蛹等虫态在土壤中的虫口密度。一个样方为长×宽×深(10cm×10cm×20cm)。

3.6防治适期

在害虫或作物某一生育时期用药,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将害虫密度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以下,且用药量和副作用(农药残留量和对天敌的不良影响)最小,即为防治适期。

DB1302/T301—2011

4防治原则

4.1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种植抗虫品种为主和合理选用耕作栽培措施,辅之以化学防治。

4.2化学防治以蛹期防治为主,成虫期防治为辅。

4.3化学防治应加强预测预报,掌握防治指标,适时用药。

4.4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

5防治技术

5.1农业防治

5.1.1选用抗虫品种

选用颖壳扣合紧密、果皮厚、抽穗期短而整齐、灌浆速度快的品种。

5.1.2深翻杀虫

按GB/T24501.2—2009的5.2.2进行。

5.1.3合理轮作

吸浆虫重发区可实行与棉花、蔬菜、油料的作物大面积轮作,使其失去寄主。同时邻近麦田达到防治指标的倒茬作物地,于成虫期施药封锁,防止羽化的成虫向邻作麦田扩散蔓延。

5.2化学防治

5.2.1蛹期防治

5.2.1.1防治指标

小麦拔节至孕穗期淘土,每样方有虫2头时,即为需要防治的田块。

5.2.1.2防治适期

10cm地温达到15℃左右,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约4月20日至4月底,小麦吸浆虫开始破茧化蛹,蛹期8d~10d。

5.2.2成虫期防治

5.2.2.1防治指标

10复网捕成虫30头以上。

5.2.2.2防治适期

在小麦抽穗后至小麦扬花前,每日16时至黄昏前及时统一防治。

5.2.3化学防治的药剂、制剂用量及施药方法

化学防治的药剂、制剂用量及施药方法按表1的规定执行。

DB1302/T301—2011

表1化学防治药剂、制剂用量及施药方法

防治时期

农药名称

农药剂量

施药方法

蛹期防治

5%毒死蜱颗粒

667m2用量0.6kg~1.2kg兑细沙土25kg~30kg

全田撒施后立即浇水

2.5%的甲基异柳磷颗粒

667m2用量1.2kg~2kg兑细沙土25kg~30kg

全田撒施后立即浇水

成虫期防治

40%乐果乳油

667m2用量50ml~70ml兑水30kg~50kg

喷雾

50%杀螟硫磷乳油

667m2用量50ml~100ml兑水30kg~50kg

喷雾

2.5%溴氰菊酯乳油

667m2用量10ml~15ml兑水30kg~50kg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