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情学情诊断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
PAGEPage3/NUMPAGESPages4
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教情学情诊断
九年级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卷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C:12H:1N:14O:16Fe:56Mg:24Cu:64Al:27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石灰作干燥剂 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2.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C.提倡露天烧烤,享受人间烟火气 D.垃圾分类投放,减少环境污染
3.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铝制易拉罐应放入垃圾桶上的图标是
A. B. C. D.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煮沸方法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C.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和Mg2+ D.水电解与水蒸发的本质不同
5.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金刚石、干冰 B.新能源:氢气、地热能
C.化石燃料:煤、甲烷 D.金属材料:氧化铁、不锈钢
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将燃着木条插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
B.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焰心接触部分炭化最严重
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D.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铜,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
8.钼是植物和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是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成分,虹膜可调节瞳孔大小,保证视物清楚。已知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元素的化合价是()
A.+6 B.+5 C.+4 D.+7
9.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词句进行解释,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D.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10.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下图是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17:32
C.该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11.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该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g
B.萘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萘胺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构成的
D.萘胺分子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12.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碳酸氢钠 D.氢氧化钠
13.下列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铜与硝酸银溶液混合,比较混合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B.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将铜片和银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C.除去CO2中混有的CO:将混合气体点燃
D.检验甲烷中含碳元素: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小烧杯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生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铁粉和镁粉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空气的成分中能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的稀有气体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是______。
16.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在常见的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
(2)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入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较少浮渣的是______。
(3)自来水厂净化水常用到活性炭,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