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权制度.docx
现代产权制度
一、产权是连接会计与受托责任之间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产权是“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占有权”(刘诗白,1995),更详细地说,产权即财产权(PropertyRights),包括以全部权为主的物权、债权和学问产权等,其内涵可分为资本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英国学者Y.巴汉泽尔在《产权的经济分析》中认为:“人们对不同财产的各种产权包括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由此可见,产权不仅是一个财产归属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运用问题,因而可以将产权分为原始产权(或终极全部权)和法人产权(或法人全部权)。原始产权和法人产权都是由财产全部权派生出来的权利。一般认为,原始产权是出资者在企业法人存续期间享有的与其出资份额相对应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治理者的权利。法人财产权是企业法人依法对企业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会计与产权有着亲密的联系。由于经济主体的全部者向经营者让渡财产使用权而产生了受托责任,会计是与对受托责任的计量和报告相伴而生的。受托责任学说是会计理论产生和进展的重要理论基石。杨时展教授主见“会计原本的目的在于认定受托责任的完成状况”,“不理解受托责任,就无法理解现代会计,受托责任理论是现代会计的灵魂、根本和核心”。因此,可以说产权是联结会计与受托责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会计受托的对象是各产权主体,现代企业的托付――关系是严格遵守制衡机制的产权关系,即公司治理构造(Co-poratrgovernance),又可称法人治理构造。在这一构造中所表达的全部者、经营者各方构成的相互制衡的产权关系。会计所要明确和解释的就是能表达产权构造的托付关系所表现的受托责任。在这种产权制度构造中,会计信息成为托付人对人进展掌握的重要工具。
二、国有企业产权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全部权与经营权分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但从实现状况看,在“两权”关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全部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在目前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中,资本全部者代表机构的职能分别由不同的政府行政机构行使。很多行政机构对企业发号施令,而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对决策后果负责,各项权能被不同的部门分割,实际上是架空了国有企业的全部权,割裂了在现代产权制度下全部权与经营权的相互关系。同时,由于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共用品和不对称信息的经济学特征,因此,国有企业产权的现状必定会产生如下经济学现象:
1.内部人掌握。由于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学上外部性(Externalitis)的一般特征,即一个主体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他主体产生的影响,这种外部性可以产生正效应,也可能产生负效应。会计信息即可以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利益,也可以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损失。由于经营者和全部者的利益目标不全都,一般全部者的目标是单一的,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是追求尽可能多的薪水、奖金、闲暇和荣誉等。在目前国有企业全部者主体缺位的状况下,企业完全由厂长(经理)掌握,即形成所谓内部人掌握(Insidercontrol)。这必定会导致经营者放弃全部者的利益而追求其自身效益最大化,如供应失真的会计信息等。使企业的全部者及有关外部利益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将会由于使用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决策的失误。
2.内部人对“搭便车”行为的抵抗。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共用品(PublicGoods)的特征,即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表现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可共同享用会计信息,它对某人的供应和使用,不会阻碍他人。非竞争性表现为会计信息可以被多个用户屡次使用,而不影响其效用。因此,“搭便车”现象就不行避开。企业需要支付肯定的费用才能享用会计信息,而全部者及有关外界关系人均可免费猎取会计信息。结果,企业不能从会计信息的供应中补偿所消耗的信息生产本钱,因此,企业最多只会供应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本钱这一点的信息量。在目前国有企业产权的状况下,无法对这一现象进展约束和转变,虽然企业经营者对信息的披露只是举手之劳,本钱低廉,但他却只从满意其自身价值动身,而不考虑整个社会的总价值,这必定会对企业全部者及整个社会经济的进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3.内部人的败德行为。会计信息具有不对称信息(AsymmetryInformation)的特征。不对称信息是指在竞争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作为交易的双方,对其交易对象信息的了解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对双方的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由人单方面供应的,而会计信息的利用者是多方面的,可以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