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检测卷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姓名座号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23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一)语言基础(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2)不若燔土,__________________。(沈括《活板》)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6)_______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7)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9)《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有约不来过夜半②.用讫再火令药镕③.独怆然而涕下④.商女不知亡国恨⑤.自缘身在最高层⑥.当窗理云鬓⑦.柳暗花明又一村⑧.化作春泥更护花⑨.出淤泥而不染⑩.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详解】注意“讫、镕、怆然、涕、自缘、云鬓、柳暗花明、淤泥、濯”的正确书写。
(二)语言运用(10分)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的深入,使全市社区环境越来越整洁。
B.我市今年将进一步开展普法工作,推进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
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创新、融合、交流的过程。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英才中学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
C.语序不当;“创新、融合、交流”应为“交流、融合、创新”;
D.搭配不当,“和规模”改为“、扩大了校园环境改造的规模”;
故选B。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粽香四溢,百舟竞渡,又是一年端午至。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历经千年岁月淘洗【甲】(A洗濯B保留好的,除掉坏的),传承至今,níng①()结着bó②()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乙】(A新的局面或形式B不熟悉的面孔),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文中①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处_______②处_______
(2)为文中甲乙两处加点字选择符合语境的解释,只填序号。甲处________乙处________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植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②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A.③①②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答案】①.凝②.博③.B④.A⑤.A
【解析】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凝结”指液体遇冷变成固体,气体因压力增加或温度降低变成液体,“凝”字应该是两点水;“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博”的偏旁不要写错。
(2)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甲处用来形容端午节的传承,“淘洗”的意思应该是“保留好的,除掉坏的”,故选B;“不熟悉的面孔”是指人的,乙处用来形容局面,应该选A。
(3)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③“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③紧承上文,只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①,才能“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②,正确的语序为③①②,故选A。
二、阅读(70分)
(一)(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