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护自己.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教案
一、课题内容:
课 题:《保护自我》第二课时《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P95-98内容
二、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逐步独立,家人直接的保护逐步减少,因此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身边的险情,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手段,尽量减少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上节学生们刚学过身边的险情,本节承上节让学生掌握面对伤害的一些具体处理办法。
三、教学目标(重点:自学指导2、3题)
1、提高警惕,知道个人信息是个人身份和信用的象征,代表个人的自主权和隐私权;
2、未成年女学生如何减少受伤害几率;
3、如何(用智慧)应对不法侵害(主要指突发的抢劫、暴力侵犯等)。(社会能力培养目标)
四、教法学法
教法选择:讲授法、总结法,佐证、总结、归纳(选择原因: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各种错综复杂的事物、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的本质特征)
学法培养:三段式记忆法(逐字读一遍、生背一遍、背一遍,之后一遍比一遍速度快去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示标(1)
经过上节身边的诱惑一课,我们知道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身边存在不少危害状况,今天我们来学习《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板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本课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师巡视,生自学(8左右)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95-98页内容,大字精读,小字略读,并根据自学指导相关题目,找出最精炼的答案,7分钟后抽查与订正。
提高 , 不可有, 不可无, 尽量不要泄漏;
2.女同学如何自我保护?(找到答案后至少读两遍,解决女同学易受伤害的材料题)
3.读p96框、97框、98框图后回答,如何应对不法侵害?(此题用于解决碰到恐吓、抢劫、暴力侵害等分析题目)
4.故事: 、 ;谚语: (提倡四字或八字等对称最好)
(三)、后教(13左右,点评与背诵结合)
组织方法:指名回答后点拨,将点拨题目和内容写到教材
第一题点拨:
提高 警惕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个人信息尽量不要泄漏。
第二题点拨:
= 1 \* GB3 ①多结伴,少独行;(会见朋友、会见师长,旅游等)
= 2 \* GB3 ②禁烟酒,禁歌厅;(不沾染不良嗜好,不去营业性舞厅等潜伏不安全因素的地方)
= 3 \* GB3 ③喜素颜,不夸张;(爱干净卫生,不佩戴首饰,不夸张的浓妆艳抹与穿不适合学生的装束)
= 4 \* GB3 ④少网聊,护隐私。(网上交友时提高警惕,不泄露或少泄露个人信息)
第三题点拨:
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
= 1 \* GB3 ①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佐证:97页框图,高中生面对抢手机搏斗后遇刺身亡)
= 2 \* GB3 ②根据环境首先进行力量对比,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与其搏斗;
= 3 \* GB3 ③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用智慧保护自己,采用“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
呼救法:大声求救他人,俗话即吆喝。周旋法:表面妥协又不妥协(佐证,冷静女对慌张抢劫男)。恐吓法:“你敢动我,我爸在公安局,刚才还说要来接我回家”等。强调不要一味恐惧,犯法者通常都胆小如鼠。
= 4 \* GB3 ④暂时妥协,事后报案,用法律保护自己。
点拨:要记忆不法分子特征及资料
第四题点拨:
《身份证外借的故事》、《网聊被偷的故事》或《冷静女对慌张抢劫男》等,“小心无大错”、“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视时间以点评。
(四)、训练,堂清(10左右)
背记知识点,自己背,同桌背,指名背。
(五)、检测(10左右,每人准备一张纸,写出答案,写完的可以填写p61方框、p63方框。)
1.当在校处遇到陌生人试图与你接近时,应该
①保护高度警惕,避免侵害 ②积极与之交往,扩大交往范围 ③杜绝与一切陌生人往来 ④依据具体情况机智灵活处理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七年级学生李晓在网上参加一次“有奖调查”,填写了父亲的姓名、电话等基本信息。不久.他的父亲在外地接到电话。听说小刚正在医院紧急抢救需要两万元,急忙向对方帐户汇款,最后发现被骗了。这件事告诉我们
①不要接受任何形式的问卷调查 ②不能轻易向陌生人透露庭信息 ③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④不能轻意相信陌生电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3.一个星期天,丽丽(图中左二)跟随爸爸去公园游玩。返回时天色已晚,当行至一僻静处时,遇到右图的情景。对此,下列不恰当的做法是
A.严词拒绝 与其搏斗 B.巧妙周旋 借机脱身
C.暂时妥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