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21 科学探究题(第03期)(学生版).docx
专题21科学探究题
1.(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学习小组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并探究其性质。
Ⅰ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
(1)“称量”时,用(填“镊子”或“药匙”)从试剂瓶中取出NaHCO3粉末。
(2)“溶解”时,若需量取15.0mL的水,当量筒中已有14.6mL水时,后续加水使用的仪器为(填字母)。
(3)配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填字母)。
a.搅拌??b.引流??c.蘸取
Ⅱ探究NaHCO3溶液的性质
(4)取少量NaHCO3溶液,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色,说明NaHCO3溶液呈碱性。
(5)取三份NaHCO3溶液,向其中分别滴入CaCl2溶液。试剂用量、浓度及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NaHCO3溶液
1mL0.8%
1mL0.8%
1mL0.8%
CaCl2溶液
1滴0.1%
1滴11%
6滴11%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无色气体
①“实验3”生成的白色沉淀为CaCO3,无色气体为CO2,此外还生成NaCl和H2O,“实验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2、3”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同,从气体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实验2”中没有观察到CO2逸出的原因是。
③三组实验研究表明:1mL0.8%的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后,能否观察到明显现象与相关。
④已知:向1mL0.8%的Na2CO3溶液中滴入1滴0.1%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设计实验鉴别浓度均为0.8%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简述实验方案(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0.1%的CaCl2溶液)
2.(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特定人群、环境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如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活动。
【界定任务】
(1)小英同学认为,首先了解制作简易供氧器的供氧原理再确定制取装置。同学们一致认为制作简易供氧器还需要考虑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制得氧气的纯度、制氧剂的用量和配比等。根据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等确定收集装置。
【建构模型】
老师提供了以下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
(2)仪器a的名称:;仪器b的名称:。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填字母序号),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模仿改造】
化学制氧机(原理图见图1)利用过碳酸钠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产生氧气。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4)加湿过滤仓不仅可以过滤杂质,利用氧气溶于水的性质,使氧气变得湿润;而且根据来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
(5)验证加湿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
(6)制氧机内部气流采用高压进低压出(即产生的气体在高处聚集,经导管从低处进入加湿过滤仓)的方式,可能的原因有。
(7)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原料是否价廉易得???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D.制得气体是否纯净???
E.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
F.是否安全、环保
【评价反思】
展示环节,小英同学所在小组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如图2)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在导管出口处加装一个带有调气阀的鼻氧管,以提高适用性。
3.(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漂白丝帛的过程。制取氢氧化钾的主要流程为:
(蚌壳、草木灰中的杂质在流程中均不反应)
【查阅资料】①蚌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②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其水溶液显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填基本反应类型)。
(2)步骤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兴趣小组对步骤三所得上层清液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KOH???猜想Ⅱ:KOH和
猜想Ⅲ:KOH和K2CO3???猜想Ⅳ:KOH、Ca(OH)2和K2CO3
有同学认为猜想Ⅳ不合理,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