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基础卷-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上海专用)(全解全析).docx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
七年级语文·全解全析
1.山岛竦峙????2.便引诗情到碧霄????3.何当共剪西窗烛???????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竦峙、碧霄、烛、杨花、闻道”都是容易写成错字或别字。
5.(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6.(1)增长??(2)疾行,指迅速逝去??(3)这??(4)怎么,哪里????
7.D??
?8.(1)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2)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9.示例:甲文诸葛亮忠告孩子静以修身,启示我们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为人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或:诸葛亮忠告孩子俭以养德,启示我们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或:诸葛亮忠告孩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启示我们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乙文陈谏议知道自己的马是劣马,都已经被人买走了,他还叫人要回来,退还他的钱。启示我们为人处事要像陈谏议一样淳朴,忠信。(或陈谏议没有把祸害移给别人,启示我们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欺骗别人)
【解析】5.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子结构、虚词及句意断开停顿。
(1)“非淡泊”做句子的主语,“无以明志”做句子的谓语,故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断开停顿。再根据这句话的意思: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故可断句为:非淡泊/无以明志。
(2)“时人”做句子的主语,“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做句子的谓语,再根据句子的意思: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故可断句为: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2)句意: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迅速逝去。
(3)句意:没看到这匹马。是:这。
(4)句意: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安:怎么,哪里。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来/把;
B.表示对象,给/在;
C.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
D.学习/学习。
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
①重点字词:以,来。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②重点字词:戒,告诫。之,指代那匹马。仆,仆人。
9.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根据甲文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得出启示: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根据乙文句子“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得出启示:为他人着想,做事考虑后果;根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得出启示:做人要忠信,诚实无欺。
10.(1)七岁(2)觉得奶奶可笑,轻视奶奶。(3)不允许别人欺负奶奶,保护奶奶。????
11.动作描写,通过“挣脱”、“跑”、“护着”一系列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女儿保护奶奶的急切坚定的心理,表现了女儿对奶奶的关爱。???
12.含义:浅层:春天,天气回暖。深层:“女儿”关爱、保护、尊敬奶奶,与奶奶一起享受春天的美景,祖孙共享天伦的画面让“我”觉得内心温暖。
启示:①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②成长需要引导呵护。③成长过程中要勇于改正错误。④成长过程是曲折的。(任选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已知信息“五岁”“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换奶奶”对应第③段。
由第④段“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可知,第一空应填:七岁。
由第④段“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可知,第二空应填:觉得奶奶可笑,轻视奶奶。
已知信息“九岁”对应第⑤段,“十一岁”“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对应第⑥段。
由第⑤段“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女儿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可知,第三空应填:不允许别人欺负奶奶,保护奶奶。
11.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词句。
“挣脱”“跑过去”“护着”这是动作描写,从“用力挣脱”“飞一般地跑过去”可以看出,当时女儿速度之快以及一心想要保护奶奶的心理,表现出女儿发自内心的对奶奶的关心,结合第⑥段“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可知,女儿的这种转变也为下文写我内心感到温暖埋下了伏笔。
12.本题考查标题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