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15_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2016年高考、联考分类汇编(解析版).doc

发布:2023-12-21约7.88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3/NUMPAGES12

一、选择题

1.【2016·天津卷】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中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AC

【考点定位】物理学史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近代物理学史的考查;都是课本上涉及的物理学家的名字及其伟大贡献,只要多看书、多积累即可很容易得分;对物理学史的考查历来都是考试的热点问题,必须要熟练掌握。

2.【2016·上海卷】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内部存在()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答案】D

【解析】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不改变运动方向,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在原子的中央存在一个体积很小的带正电的物质,将其称为原子核。故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方法技巧】本题需要熟悉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3.【2016·上海卷】放射性元素A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则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向前移动了()

A.1位B.2位C.3位D.4位

【答案】C

【考点定位】α衰变和β?衰变、衰变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

【方法技巧】衰变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根据发生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2,发生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可以计算出放射性元素电荷数的变化量。

4.【2016·北京卷】处于n=3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频率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答案】C

【解析】因为是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所以根据可得辐射光的频率可能有3种,故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了氢原子跃迁

【方法技巧】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知道数学组合公式的应用,另外需要注意题中给的是“大量”氢原子还是一个氢原子。

5.【2016·上海卷】研究放射性元素射线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两块平行放置的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的两极a、b连接,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从其上方小孔向外射出。则()

A.a为电源正极,到达A板的为α射线 B.a为电源正极,到达A板的为β射线

C.a为电源负极,到达A板的为α射线 D.a为电源负极,到达A板的为β射线

【答案】B

【解析】从图可以看出,到达两极板的粒子做类平抛运动,到达A极板的粒子的竖直位移小于到达B板的粒子的竖直位移,粒子在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根据公式,两个粒子初速度相同,两极板间电压u相同,放射源与两极板的距离也相同,而电子的小,所以电子的竖直位移小,故达到A极板的是β射线,A极板带正电,a为电源的正极,故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α射线和β射线的本质

【方法技巧】通过类平抛运动计算粒子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关系式,根据公式分析该位移与比荷的关系,再结合图示进行比较判断。

6.【2016·江苏卷】贝克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为β衰变方程,B为重核裂变,C轻核聚变,D原子核的人工转换,所以A正确.

【考点定位】核反应方程

【方法技巧】区分几种常见的核反应方程。

7.【2016·海南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在光的粒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

C.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E.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答案】ACD

【解析】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假说,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故选项A正确;康普顿效应表明光不仅具

【考点定位】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波尔的原子理论、核式结构模型、德布罗意波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波尔的原子理论、核式结构模型、德布罗意波等基础知识点,难度不大,关键要熟悉教材。

8.【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