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综合检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一、选择题(1~9题为单项选择题,10~14题为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
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
C.某放射性元素的4个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下2个没有发生衰变
D.利用γ射线可以消除静电
2.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放出一个电子,这个电子是(
A.核外电子向内层轨道跃迁时放出来的
B.核内有一个质子分裂时放出的
C.核内有电子受激发后由核内射出来的
D.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来的
3.玻尔的原子模型在解释原子的下列问题时,和卢瑟福的核式结( )
A.电子绕核运动的向心力,就是电子与核之间的静电引力
B.电子只能在一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C.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能量不同
D.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静电引力不同
4.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 ( )
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
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
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
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
5.若元素甲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乙的半衰期为5天,经过20天后两种放射性元素的20天前这两种元素的质量比m甲∶m乙等于( )
A.5∶4 B.4∶5 C.1∶2 D.2∶1
6.图1为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 )
图1
A.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
B.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极发出
C.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
D.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
7.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P衰变为Si,另一个静止的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Th衰变为Pa,在同一磁场中,得到衰变后粒子的运动径迹1、2、3、4,如图2所示,则这四条径迹依次是( )
图2
A.电子,Pa,Si、正电子
B.Pa,电子,正电子,Si
C.Si,正电子,电子,Pa
D.正电子,Si,Pa,电子
8.如图3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若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其他跃迁中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有( )
图3
A.5种 B.4 C.3种 D.2种
9.氢原子核外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时( )
A.要吸收光子,电
B.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C.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电势能都减小
D.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10.(2017·广东梅州一模)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某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铀核(U)衰变为铅核(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Be+He→C+n
B.20个U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剩下5个U
C.U在中子轰击下生成Sr和Xe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
D.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定辐射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氢原子从n=3的能级发生跃迁,可能只辐射一种频率的光子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
C.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放射性元素的半
13.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是m1、m2、m3和m4,如果氘核和氚核结合生成氦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式为H+H→He+n
B.这是一个裂变反应
C.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
D.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m1+m2-m3-m4)c2
14.如图4所示,为汞原子的能级图,一个自由电子的总能量为9 eV,和处于基态的汞原子碰撞后(不计汞原子能量的变化),该电子剩余能量可能为(碰撞时系统无能量损失)( )
图4
A.0.2 eV B.1.4 eV C.2.3 eV D.5.5 eV
二、非选择题
15.如图5所示,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Li核俘获一个速度为v0=7.7×104 m/s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Li+n→H+He。若已知He的速度v2=2.0×104 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速
图5
(1)H的速度是多大;
(2)在图中画出两粒子的运动轨迹并求出轨道半径之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