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热点1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70周年(解析版).docx
PAGEPage1/NUMPAGESPages3
周年热点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70周年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确立
①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②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考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021·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如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
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
【答案】D
【详解】根据漫画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队伍朝着和平之路,并在宣传栏上有“五项基本原则”,而“战争之路”那边空无一人,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D项正确;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外交政策与“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无关,排除B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可能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2.(2012·山东·高考真题)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A
【详解】从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可以直接选A项。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是二战后新兴力量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排除B、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
3.(2018·江苏·高考真题)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故A项正确;中苏两国开创友好局面是在1950年,故B项错误;C项错在“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故D项错误。
4.(2017·江苏·高考真题)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隆会议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准则,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与“亚洲及世界各地”不符,故B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涉及的印度支那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涉及的是中国与苏联签订的条约,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成就的表述,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史实
结论
A
建国初期提出“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肃清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B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突破意识形态束缚,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C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形成
D
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成为中国外交首要任务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1954年同印度、缅甸解决领土边界问题上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