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形图的判读》推荐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

发布:2024-02-28约2.0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6/NUMPAGES6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2课时)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他等值线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引发动机。初一学生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热情高,思维活跃,主要是因为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他们,并且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初一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所以其思维方式中感性思维起主导作用。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并能自学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

【课标要求】

2011版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022版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教学目标】

1.借助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够在识别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五种地形。

2.通过比较了解山地与盆地、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3.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实验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利用等高线,可以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的高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引出本课时学习内容,分层设色地形图。

讨论: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线上着上不同的颜色。

任务1读下图,结合等高线特征,识别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五种地形。

教师展示某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依次观察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五种地形的海拔高度及地表形态特征,并展示多种地形的景观图片,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观察:总结五种基本地形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不一定

200米以下

地形特点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地势起伏较大

四周高中间低

宽广平坦

任务2比较山地与盆地、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首先比较山地与盆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观察山地与盆地等高线的特点,再结合下图,归纳两两种地形类型的异同,此为考试中常考的点。

比较山地与丘陵等高线的特点,比较高原与平原等高线的特点。

展示《世界地形图》,完成教材活动题,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下列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

提问: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了解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介绍什么是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任务3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出示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播放动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教师通过PPT进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引导学生在教材活动中进行剖面图绘制的练习。

【课时检测】

(2021·岳阳学业考)下图为沿86°5526″E经线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两点的相对高度,接近 ()

A.200米 B.4000米

C.8700米 D.10000米

2.图中②地比③地 ()

A.纬度低 B.经线多

C.经度小 D.坡度陡

3.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的比例统计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为()

A.白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

4.下列选项中的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出EF线地形的是(单位:米)()D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7题。

5.下列有关于山体部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处易形成河流B.乙处适合攀岩

C.丙处为山谷D.站在丁处瞭望范围最大

6.对图示区域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为主B.居民区分布在河流沿岸

C.村庄有阳光直射现象

D.若ab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为2千米

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