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可以从物体的颜色、气味、软硬等鉴别,如果从表面无法鉴别时,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用科学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通过查密度表来鉴别是什么物质。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象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但是质量不同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力学的学习,感觉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通过探究不同物质质量和比值的关系,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通过对密度公式的讲解,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四.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五.学习过程:
导入:
思考:
现在有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怎么区分它们?
如果是质量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怎么区分它们?
如果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你有区分它们的方法吗?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先要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
探究活动一: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我们知道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那如果两个物体由同种物质构成,一个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也就是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们选取3个体积不同的铝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他们的体积和质量。铝块都是正方体的,一个的体积为1cm3用天平分别测出铝块的质量。为了记录实验中的数据,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想法.
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发现,同样都是铝块,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铝块的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铝块的质量与体积是否存在成正比的关系呢,为了更好的分析数据,我们把测得的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图像。
对于大小不同的铝块,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这个比值是多少呢?通过实验中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这些比值都接近2.8克每立方厘米 铝块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他物质是否也有相同的特点呢?
探究活动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我们把铝块分别换成木块和铁块再次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论。
对于铁与铝这两种不同的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对于大小不同的铝块,体积不同时,质量也不同,但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铁块也有这样的特点。我们换用其他物质再次进行实验,得到的规律是相同的,由此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看来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通过比较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以区分不同的物质。在物理学中,用“密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活动三:密度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如果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那么用公式写出来就是:
同学们还记得速度单位吗?像速度单位一样,密度单位也是复合单位,由两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密度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国际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是g/cm3。。
大家想一想g/cm3和kg/m3换算关系?
六.当堂练习:
1.密度公式的理解 ( )A、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B 、把铁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就变小了C 、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D、同种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小。2.一块冰全化成水后,水的质量 ,体积 密度 。
3.一个铅球,质量是 5.4kg 体积是0.6m3 ,求铅球的密度,这个铅球是铅做的吗?
有一实心的黄金工艺品,其质量是 100g,体积 为6cm3,它是纯金吗?
5.某金属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