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附属第三医院莫干山路院区门诊楼改扩建工程项目环评报告.doc
PAGE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莫干山路院区门诊楼改扩建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二零零九年八月
目录
TOC\o1-1\h\z\u1项目概况 1
2现有工程概况及污染源调查 4
3改扩建项目工程分析 7
4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 9
5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12
6总量控制及公众参与 14
7要求、建议与总结论 15
PAGE15
1项目概况
1.1项目由来
目前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为此“十一五”期间,将推进“中医药攀登工程”建设,以提高中医院临床疗效为核心,坚持发挥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药临床标准化研究,丰富诊疗手段,完善诊疗规范,拓展中医药综合服务功能。
根据合并文件要求,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浙江省邮电职工医院进行重组,使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与浙江省邮电医院的医疗资源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同时实现医院快速发展。但现门诊楼布置及设施不符合科室调整后的使用要求,有些功能布置不够合理,服务功能区域不明显,特别是缺少候诊场所;并且现门诊楼竖向交通设施不足,不能满足门诊需求,从交通结构上不能实现基本的人性化需求;另外,现有门诊楼建成年代较早,内部装修陈旧,装修材料落后,地面、墙面及吊顶难以清除的污渍、剥落等随处可见,现有家俱样式繁多且陈旧,再加上现有门诊楼建筑设备老化,故有必要对现有门诊大楼进行改造,以满足重组后医疗工作开展的需要。
鉴于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提出,对院区现有门诊楼进行全面改扩建,以达到医院新门诊的使用要求。该项目已由省发改委浙发改函[2009]149号批准立项(见附件1),实际改扩建规模为4655.7平方米,改造原门诊楼建筑面积3262.8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1392.9平方米。
本次环评对该项目作整体评价。
1.2建设地点
项目选址于杭州市莫干山路219号(原省邮电医院院区内),医院围墙东面为莫干山路,南面为武林门幼儿园及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西面为杭州市规划局和武林门新村,北面为文三路
1.3建设性质
改扩建项目。
1.4工程建设内容
本工程对原有门诊楼进行改扩建,不设辐射科、实验室、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建设内容主要为:在建筑东南端加建候诊大厅、门诊及电梯;加建建筑与原门诊楼一起进行内部功能调整并重新装修;水、电、暖、消防等设备管线重新铺设;结合节能设计进行外立面改造。医院总用地面积9243m2,原有总建筑面积23976m2,实际改扩建规模为4655.7m2,改造原门诊楼建筑面积3262.8m2,新增建筑面积1392.9m2。项目总投资为1520万元。
1.5周围环境状况
(1)主要保护目标
①水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古新河Ⅳ类水质。因本项目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由四堡污水厂处理达标排放,不排入附近古新河内,对古新河水质无影响。
②环境空气:项目周围环境空气达到二类区标准。
③声环境:项目厂界及周围居民敏感点噪声达到2类区标准。
本项目敏感点概况见表1-1。
表1-1本项目敏感点概况
敏感点名称
方位
距本项目最近距离(m)
距医院场界距离(m)
规模
武林门新村
西面、西南面
60
15(最近居民楼距西院界)
540户,1800人
武林门幼儿园
南面
73
5(教学楼距南院界)
600人
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南面
73
5(距南院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北面
(隔文三路)
55
30(距北院界)
/
杭州市规划局
西面
15
紧邻
/
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西面
30
紧邻
/
医院住院部
南面
33
医院内部
260个床位
(2)环境质量现状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古新河pH、CODCr、氨氮、总磷、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质标准要求,表明古新河水质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SO2、NO2和PM10小时平均浓度及日均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环境空气均能达到二类区的要求,可知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尚好。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噪声本底监测结果表明,经背景修正后,医院各厂界测点昼间现状噪声均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应标准;但夜间现状噪声各测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主要是受文三路、莫干山路交通噪声的影响。武林门新村、武林门幼儿园昼夜现状噪声均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