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2).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名称
枫桥夜泊
课时: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枫桥夜泊是五年级上册19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是唐朝诗人张继的作品。此诗精准而细腻的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情有景有声有色。
学情分析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以“读”贯穿始终,使学生产生共鸣。
依据的理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自读自悟读懂全诗,体会古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枫桥夜泊”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读懂全诗,体会古诗的情感
三、了解课文大意
,领悟全诗
1.师过渡: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地已经读了好几遍,我们不但要读出它的节奏和味道,更要去关注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情绪和那一种感觉。假如现在老师请你用一个词,注意一个词,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择哪个词?
生:愁、忧愁、神秘、幻、朦胧
2师:枫桥夜泊这首诗,有人感受到了愁,有人感受到的是幻,有人感受到的师朦胧,也有人感受到的是神秘。我们不妨对比着想一想,咱们读过很多首诗,比如你读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神秘的感觉吗?(生摇头)不会,再比如你读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朦胧的感觉吗?(生摇头)不会,你读白居易的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感到忧愁吗?
3为什么《枫桥夜泊》带给你这种感觉?在此默读古诗找出这首诗传递给你这样的信息的词语或句子。
4.抓住诗眼,体会这首诗的韵味
长期在外漂泊,人会感到孤独、寂寞、愁苦。每当这样的感受涌上心头,人们自然会想念家乡,想念亲人。这种思念还会让人潸然泪下。可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既没有写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也没有写流下热泪。那么,他的孤寂愁苦是怎么写出来的呢?请你仔细地读,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去感受诗中的情景。
学生读诗、想象,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作适当的点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写出阵阵寒意,衬托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独。
5、我看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读诗心得了。我们知道,枫桥夜泊的时候,应该是张继休息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对吧?
生:(自由应答)对。
你读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会有朦胧的感觉吗?为什么枫桥夜泊会带给你幻、愁、朦胧呢
愁眠
月落
生:这是作者的一种想像。
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钢笔描红。
指导书写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展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为一篇故事。
指名背诵
展示改写故事
体会作者情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