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优教教案2.doc
PAGE8/NUMPAGES8
汽化和液化教案
核心素养
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素养;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
3.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会查沸点表;知道液化过程放热。
4.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
难点: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
课前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导入新课
方案1:问题引入
炎热的夏天,把雪糕放在玻璃杯中,当我们把玻璃杯拿起后会发现桌面以及玻璃杯外壁会有一些水(如图所示),这些水是从杯子里漏出来的吗?
方案2:魔术引入
老师表演物理魔术“不怕烧的手指”。将一块沾有水的纱布缠在自己的手指上,再滴上几滴酒精,然后,在一支筷子上也缠上纱布(不沾水)滴上几滴酒精,同时点燃,同学们惊奇地发现,筷子被烧成了灰烬,而老师的手指却安然无恙。
观察
思考
观察
思考
推进新课
一、汽化
师生共同总结:像水变成水蒸气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除了蒸发以外,还有沸腾。
1.蒸发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蒸发的快慢“)
学生实验:让各小组的同学把酒精滴在毛玻璃上两滴,其中一滴抹开,让学生观察哪滴酒精蒸发得快,结合日常生活中晾衣服的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和蒸发的特点。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晾晒衣服“)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
(1)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是否流动,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学生实验:让各小组同学把酒精抹在手臂上,体会蒸发吸热。
【问题】你能举出蒸发吸热的实例吗?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液体蒸发时需要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从而使自己及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2.沸腾
水沸腾现象几乎每天可见,但水沸腾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水的沸腾“)
按如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讨论:
①水在沸腾前后液面的情况如何?说明沸腾现象是剧烈还是平和?沸腾时水中的变化情况怎样?说明汽化在哪些部位发生?
结论1: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腾前后水的温度变化情况怎样?
结论2: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
③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那么沸腾是否继续进行?这是为什么?
结论3:沸腾时要继续加热,是个吸热过程。
先请学生把上面三个结论归纳起来表述,然后教师总结。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
①液体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沸点);②需要吸热。
物理学中,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是不同的。
3.沸点表
【问题】沸点表的表头“在1.01×105PA大气压下一些液体的沸点”含义是什么?
教师结合科学窗对此问题作适当介绍,不必过分强调,待学习压强后,还可对此问题巩固加深理解。
二、液化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水的液化“)
【实验1】在两个茶杯内分别倒入开水和冷水,然后盖上杯盖。过一会儿打开杯盖会看到什么?
【问题】①揭开热水杯的盖,会看到杯壁上和盖内有许多小水珠,这是为什么?②在冷水杯的盖内没有小水珠,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汽化的反过程。
【问题】在什么条件下水蒸气能变成小水珠呢?
【实验2】在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水,在两个杯口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热玻璃片(用酒精灯将玻璃片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教师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就发生液化现象。不仅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使其液化。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视频演示:乙醚的液化“)
总结:可以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eq\b\lc\{\rc\(\a\vs4\al\co1(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举例】将气体燃料液化,可使体积减小便于贮存和运输。例如,液化气的制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所使用的燃料就是液态的氢和氧。
总结
动手实验
分析
讨论
归纳
思考
观察
思考
观察
思考
归纳
总结
举例
本课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