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定稿.doc
南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汇报材料
南通大学
二○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重基础抓重点创特色
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南通大学
南通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大学,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门人才。特别是2004年合并组建以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
学校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工作特色和亮点,2009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确立为首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2010年,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授予“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整体规划心理工作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有专职工作人员4名。校领导通过校长办公会、学生工作例会、学生工作研讨会等平台听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
学校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三级网络和大学生心理协会三级组织机构,培训工作到位。同时,学校和南通市教育局、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南通市心理学会、南通地区各大中专院校协调,成立南通市心理学会大中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并挂靠我校,对发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推动地区大中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注重队伍建设,完善培训体系,整体提升师资水平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通过组织省内外专家专题讲座、骨干教师培训班、辅导员学习日、外出学习考察、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近三年,共外派培训132人次,组织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讲座200余场。学校还出台政策对相关人员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接受专业督导给予经费支持;对咨询员、心理辅导员等开展个案咨询、团体辅导、讲座等给予合理报酬。
目前,学校拥有一支由63名教师组成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其中,专兼职咨询员25人,心理辅导员38人,各学院(系部、研究所)均配备了心理辅导员。队伍结构合理、业务精干,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
三、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工作条件
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工作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学校在各校区建有近900平方米的各类咨询场所,软硬件设施完备。学校划拨专门经费在各学院(系、所)设立心理辅导站,并配备家具、电脑、图书资料等各种设施,同时,提供给他们相应的培训和活动服务经费保障,确保辅导站的正常运转。
四、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素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传统,是全省最早将此课程开设为必修课程的学校。早在2000年就将《大学生心理学》列为必修课,2006年学校重新制订教学大纲,在所有专业全体新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2009年、2011年学校分别组织教师编辑出版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2009年课程获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扬州基地特色活动一等奖。
五、重视科学研究,提高理论水平,促进教育科研结合
学校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鼓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和其他在校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29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省教育科学规划、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等市厅级以上项目立项。
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工作载体,探索自我工作模式
1.资源共享与自身建设相结合
学校充分整合各种优势资源,由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联合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航海医学研究所等部门,搭建研究平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聘用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硕士生在学生中开展热线咨询、网上咨询、朋辈辅导和团体辅导;利用挂靠我校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交通分会、南通市心理卫生协会、南通市心理学会大中专专委会等平台,开展学术研讨、专业培训和工作交流。
2.全员参与与骨干培养相结合
注重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同时加强培训和指导,营造共同参与、全员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其中由关工委老同志组成的报告团和谈心屋工作受到广泛好评;学校严格遴选专兼职心理咨询员,并将其培训工作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年度计划和预算。
3.普及宣传与主题教育相结合
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学校还先后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22门,构建了贯穿大学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心晴》杂志、“心晴网”进行普及宣传;依托大学生心理协会三级组织,开展好“3.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