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教案-2024-2025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docx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教案-2024-2025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教学背景
青藏地区以其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据关键地位。这里不仅拥有广袤的草原、众多的湖泊和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水能、太阳能等资源。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青藏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合理开发的双重挑战。在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中,《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这一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状以及资源开发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区域地理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生态环境与资源开发之间复杂的关系理解尚浅,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直观的图表等方式引导学习。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明确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资源分布状况,认识到该地区在全国生态和资源领域的独特地位,形成对青藏地区生态与资源的清晰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从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等)与人文地理要素(人口、产业、政策等)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资源开发的条件及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深刻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认识到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资料收集等活动,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组织学生收集青藏地区某一生态保护项目或资源开发工程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汇报。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现状。
青藏地区主要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
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措施。
2.教学难点
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其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关系。
探讨如何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展现青藏地区壮美自然风光的视频,包括蓝天白云下的雪山、广袤无垠的草原、成群的藏羚羊以及奔腾的河流等画面。提问:“同学们,在这段令人陶醉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青藏地区独特的美景。但是,大家知道吗?这片美丽的土地正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大家能猜到可能有哪些问题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同时引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青藏地区生态系统示意图”,讲解青藏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提问:“同学们,结合这些地图,想一想青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对我国的气候和水资源有什么重要影响?为什么说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其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有着重要调节作用。同时,作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它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滋养了大量的人口和生物。这里广袤的草原和湿地,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分析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教师活动】展示一系列反映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和资料,如草原退化、水土流失、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等。提问:“同学们,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些挑战。大家能说一说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观察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自然原因有: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退缩、冻土融化,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干旱加剧。人为原因有: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植被破坏;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路、开矿等,破坏了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非法捕猎,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减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直观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青藏地区的资源类型与分布
【教师活动】展示“青藏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青藏地区水能资源分布图”“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图”等,讲解青藏地区丰富的资源类型。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的资源?它们分别分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