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商务星球版).docx
第九章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商务星球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商务星球版教材第九章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生态环境保护的含义、意义及其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2.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3.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与策略,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公众参与等。
4.资源保护的概念、意义及其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联。
5.我国资源保护的主要任务、措施与成效。
6.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及中学生应承担的责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地理实践素养:通过调查、分析身边的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理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地理观念。
3.人文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其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4.地理信息素养:训练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获取、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其地理信息素养。
5.地理价值观素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3.资源保护的任务和成效。
难点:
1.理解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具体的保护措施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实例,从而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2.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展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如法律法规、生态工程等,帮助学生理解保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3.利用图表、数据等直观材料,说明资源保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对资源可持续性的作用。
4.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从而突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难点。
5.设计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环保行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
-软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地理学科相关网站、数字地图、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案例资料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考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对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问:视频中展现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明确学习目标。
2.讲授新知(20分钟)
-通过PPT展示生态环境保护的含义、意义及其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利用地图和案例,分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与策略,如法律法规、生态工程、公众参与等。
-讲解资源保护的概念、意义及其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联。
-展示我国资源保护的主要任务、措施与成效。
-强调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及中学生应承担的责任。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态环境或资源保护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准备进行汇报。
-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中?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短文。
-强调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提醒学生认真完成。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书籍资源:《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之路》等环境科学相关书籍。
-视频资源:纪录片《地球脉动》、《家园》等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影片。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自然保护区域、环保科技展览等。
-专业网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等官方网站。
-学术论文: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论文。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以深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理论知识。
-安排观看相关纪录片,通过视觉冲击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讨论影片中的环保理念。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