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与优化策略建议.docx

发布:2025-04-08约5.3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与优化策略建议

摘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提高大豆和玉米产量、稳粮增油的重要技术,随着该技术不断地深入推广与运用,其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与优化,本文重点对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运用现状及病虫草害防治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病虫草害防治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间作套种的创新与升级,是目前稳玉米、扩大豆的重要举措。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发展,不仅能够实现大豆、玉米增收增产,同时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当重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发展并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以促进该技术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从而实现推动我国农业市场发展和加强农业生产建设的目的。

1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意义

大豆和玉米都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目前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虽然已经很广大,但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各类新技术的产生,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来提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也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所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另外,大豆和玉米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大力发展大豆玉米帶状复合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病虫草害防治的能力,在可以得到有效增加大豆和玉米产量的并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运用及病虫草害防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品种的选配有待提高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运用中,作物对光照、养分、水分等生长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也突出了种植品种选配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只有做好对大豆、玉米品种的选择,才能够保证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下种植的效果和产量得到提高。

2.2种植的密度有待优化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下种植时,还需要考虑两种农作物在种植上的耐密性,合理科学地规划两者之间种植的距离,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提高大豆和玉米的种植环境,从而完成目标产量。从目前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密度现状上来看,一些地区在实际的种植中,大豆和玉米行株的距离过宽,且两者之间的间距也规划得并不科学、规范。还有一些地区出现株距较小的情况,由于两种作物之间的间距较近,而导致根系会生长连接在一起,这样不仅会影响日光的照射,也不利于田间管理,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3肥料的施用有待提高

在大豆和玉米的肥料使用方面,还需要做到合理科学的施用,综合考虑两者对肥料不同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保障种植技术发挥最大作用,促进大豆和玉米能够健康的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大豆、玉米产量的目的。目前在部分地区还存在肥料施用不科学的情况,例如玉米底肥的施用量不足、大豆施用的肥料不利于其生长的现象,并且还存在在施肥量上考虑得不够周到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豆、玉米对肥料的需求,阻碍了其生长,也降低了生产效率[2]。

2.4病虫草害防治有待加强

随着大豆、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产量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大豆和玉米的各类病虫草害也逐渐多了起来。由于大豆和玉米是两种不同的作物,因此会存在不同时期,两者的病虫草害种类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通过利用种植玉米的空隙地来种植大豆,两者在同一片地里生长,在带来高产量、高效益的同时也给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防治工作开展中,由于两种作物使用的农药种类及量都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大多会选择用人工进行施药,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3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的策略

3.1选地整地

3.1.1繁育田选择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繁育田必须保证没有疫病,前茬作物为非豆科作物,最好选择小麦作为前茬农作物。繁育田环境要求地势平坦,耕层深厚,方便排灌,土壤结构适宜,土质肥沃,性状良好,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为了避免出现种子混杂的现象,保证大豆种子的优良性状,繁育田附近的200m范围内不可以种植其他品种的大豆。

3.1.2播种前整地措施

在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前,合理的整地措施是确保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首先,农民应该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病虫草害的存在情况,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合理调整土壤的氮磷钾含量,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3]。其次,在整地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干燥的土壤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因此在整地前要适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的湿度;针对于过湿的土壤而言应采取排水措施,防止水分滞留,从而导致作物根系缺氧。最后,农民群众还可以考虑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域周围设置病虫草害防治带,这种带状防治带可以利用防护网或者种植防虫植物等方式,阻断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