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课题:扫地机器人
课时:1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平面上确定任意一点的位置;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角色运动轨迹的设定掌握坐标的概念。
学习重点:
运动轨迹的设定;
学习难点:
运动轨迹的设定;
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机、Scratch范例、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思路及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记过扫地机器人吗?它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动手在scratch中制作扫地机器人,展示目标程序:
学生回答扫地机器人的特点:圆形的,自动清理垃圾等。
学习
实践
准备工作:
①添加背景
②导入角色:碎铅笔屑(随意摆放在舞台上)、扫地机器人(添加造型)、绘制按钮(开始、停止)。
分析脚本:
①按钮:用于发出广播,触发程序。
②铅笔屑:开始时显示在舞台上,碰到机器人消失。
每一个“铅笔屑”角色的脚本都是一样的。
③扫地机器人:
当接受到广播开始:随机移动(舞台的任意位置都有可能)
舞台x坐标、y坐标的范围分别是(-240,240)、(-180,180)
b、当接受到广播停止:
动手做好准备工作。
完成按钮脚本添加。
注意要重复判断。
完成移动脚本(注意变换造型)
这里是为了模仿扫地机器人工作时旋转的行进的效果:可以通过变换造型实现,学生还容易想到旋转。想想两者的区别。
评价
总结
完成任务。
提交作业。
自评与互评。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后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