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试题(法学)-法律逻辑学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docx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大学试题(法学)-法律逻辑学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运用真值表判定A和B两个判断之间具有等值关系。 A、并非小张和小李都考上了大学。 B、或者小张没考上大学,或者小李没考上大学。
2.“?SIP真或SOP真;SIP假,所以,SOP?真。”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有些杀人罪是故意犯罪,所以,有些故意犯罪是杀人罪。”这个推理是()。
A、对当推理
B、间接推理
C、换位法
D、省略三段论
4.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
A、前提的真假
B、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
C、结论的真假
D、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
5.“并非这个科室有的人没有作案时间”这个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A、这个科室所有的人都有作案时间
B、这个科室所有的人都没有作案时间
C、这个科室有的人有作案时间
D、这个科室有的人没有作案时间
6.下列哪些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A、如果死者是煤气中毒致死的,那么,尸斑应呈鲜红色。
B、倘若甲是凶手则案发时甲在现场。
C、只要团结起来就能战胜困难。
D、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困难。
7.一个正确的三段论,若中项周延两次,则它不可能是第()格,也不可能是第()格的。
8.“党员审判员”与“司法干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属种关系
C、全同关系
D、全异关系
9.“在我们的社会里,有些人是自私的,但并非人人都是自私的?”这一议论()。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逻辑规律
E、不违反不矛盾律
10.甲、乙、丙在一起讨论“不劳动者不得食”这句话的含义。甲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可以不劳动。”乙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必须是劳动者。”丙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可能是劳动者。”据此,则下述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A、甲的理解正确,乙和丙的理解错误
B、乙和丙的理解正确,甲的理解错误
C、甲和丙的理解正确,乙的理解错误
D、乙的理解正确,甲和丙的理解错误
11.用欧拉图图示下列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1、A、中国人B、政治家?C、周恩来 2、A、推理B、充分条件假言判断?C、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 3、A、法律?B、律师?C、人民检察院
12.“成年人”这一概念可限制为()。
A、未成年人
B、中国人
C、老年人
D、学生
13.“并非这个案件有的证词是可信的”这个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这个案件有的证词不是可信的”。
14.这个团体所有的人都不是犯罪分子”与“这个团体有的人不是犯罪分子”之间是()关系。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差等关系
15.以只有P才q或r和非P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A、非q或r
B、非q或非r
C、非q且非r
D、非q且r
16.“正确”这个概念的矛盾概念是()。它的负概念是()。
17.“轻率概括”是运用()时最容易犯的逻辑错误。
18.以“如果得了脑膜炎,那么就会头痛、恶心”为大前提进行有效的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A、得了脑膜炎
B、没有得脑膜炎
C、头痛、恶心
D、头不痛也不恶心
19.“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李某年满十八岁,所以李某有选举权”。这个推理()。
A、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B、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C、违反“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
D、违反“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
20.“有的伤害犯罪不是故意犯罪”是()。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21.证明:结论是否定的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不能为I判断。
22.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对象的一半作为实验组,食用了大量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