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答案:A。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仅仅是促进学生专业发展,A选项存在片面性。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答案:D。育人为本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和权利。私拆学生信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是不正确的做法。而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潜能、尊重学生个性都是符合育人为本理念的。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答案:C。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领域。用多种标准去衡量学生,就能发现更多学生的优势和潜力,所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4.下列朝代中,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的是()
A.周
B.秦
C.汉
D.商
答案:B。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进行了“焚书坑儒”,所以该事件发生在秦朝。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的是()
A.《岳阳楼记》
B.《桃花源记》
C.《归去来兮辞》
D.《归园田居》
答案:A。《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都是陶渊明的作品。
6.下列选项中,属于著名“铜车马”出土地点的是()
A.开封
B.洛阳
C.西安
D.南京
答案:C。著名的“铜车马”出土于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所以选C。
7.下列选项中,被后世尊为我国农耕和医药始祖的是()
A.神农氏
B.伏羲氏
C.燧人氏
D.有巢氏
答案:A。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被后世尊为我国农耕和医药始祖。
8.“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答案:C。“鸿雁传书”源自苏武牧羊的故事。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拘于北海。后来,汉匈和好,汉求放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汉使诈称汉天子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匈奴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9.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仪器,其名称是()(假设图为司南)
A.日晷
B.司南
C.地动仪
D.浑天仪
答案:B。图中所示为司南,它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日晷是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地动仪是用来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
10.下列对古代年龄别称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豆蔻”指女子十七八岁
B.“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C.“花甲”指六十岁
D.“古稀”指七十岁
答案:A。“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而不是十七八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说法均正确。
11.教师进行人格修养最好的策略是()
A.“取法乎下”
B.“取法乎中”
C.“取法乎上”
D.“无法即法”
答案:C。“取法乎上”的策略,即教师的人格修养以价值和人格理想的确立为前提,高处着眼进行修养。这是教师进行人格修养最好的策略。
12.小宇上课时经常插话,老师生气地说:“管住你的嘴,不然我就封住你的嘴!”老师的做法()
A.错误,应该杜绝当堂批评
B.正确,应该严格要求学生
C.错误,应该尊重学生人格
D.正确,应该加强课堂管理
答案:C。老师的做法错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不能对学生进行侮辱性的言语攻击。虽然需要加强课堂管理,但这种方式不可取。
13.当工作遇到挫折时,刘老师总是能够乐观、豁达地面对。这表明刘老师具备()
A.健康的职业心理
B.丰富的学识修养
C.较强的教育能力
D.高尚的职业道德
答案:A。当工作遇到挫折时能乐观、豁达地面对,体现了刘老师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能够正确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挫折。
14.某老师向学生推销课外辅导资料,要求学生必须购买。该老师的做法()
A.反映教学需要
B.体现敬业精神
C.违背教育规律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