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校园常见疾病防治知识讲座课件.ppt

发布:2025-04-08约2.14万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染病早期识别发热体温超过37.3℃是多种传染病的早期信号。特别注意发热伴随的其他症状:如持续高热伴皮疹可能是麻疹;午后低热、盗汗可能是肺结核;高热伴咽痛可能是链球菌感染。发热时应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注意是否有规律性,为诊断提供依据。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喷嚏、鼻塞、流涕、咽痛等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症状。需关注咳嗽的性质(干咳还是湿咳)、痰液特点(白痰、黄痰或血痰)、持续时间等。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尤其要警惕肺结核可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则可能提示病情严重。3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是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表现。关注腹泻的次数、性状(是否含血、黏液或脓液)、呕吐物特点等。短时间内多人出现类似症状,可能是食源性疾病或诺如病毒等暴发。严重腹泻可导致脱水,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差等。皮疹皮疹是多种传染病的特征性表现。需观察皮疹的分布部位、形态、颜色、是否隆起、是否瘙痒等。水痘的皮疹呈现红色斑丘疹→水疱→结痂的变化过程;麻疹的皮疹从面部向下蔓延;猩红热的皮疹呈针尖大小红点,触摸有砂纸感;手足口病的皮疹多在手、足、口腔出现。校园传染病应急处置早期发现通过晨检、因病缺课追踪和症状监测,及早发现可疑病例。教师和校医应熟悉常见传染病症状,保持高度警惕。发现学生出现可疑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和记录。疫情报告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应立即向学校卫生负责人报告,学校须在2小时内向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不得瞒报、漏报、迟报。隔离措施对疑似患者进行临时隔离,安排在指定隔离室等待家长接走就医。密切接触者视情况进行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根据传染病类型确定隔离时间,如流感需隔离至发热消退后24小时,水痘需隔离至所有皮疹结痂。消毒处理对患者活动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包括使用过的教室、寝室、卫生间等场所。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对物体表面消毒,紫外线灯对空气消毒。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单独收集处理,避免交叉感染。近视预防(1)科学用眼方法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距离书本约33厘米,胸口距桌子一拳,握笔处离笔尖一寸。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远眺5-10分钟,让眼睛得到放松。阅读光线要充足均匀,避免在光线暗或强光直射下看书。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小学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中学生不超过2小时。教室采光标准教室采光应符合国家标准,窗地比不低于1:5,灯光照度不低于300勒克斯。黑板照度不低于500勒克斯,避免黑板反光。教室窗帘应选用浅色,便于调节光线。座位安排应考虑每个学生的视力情况,视力不良学生应坐在前排。定期检查和维护照明设施,确保光线充足均匀。教材字体与排版教材和学习资料应选用符合标准的字体大小和行距。小学低年级课本字号不小于12号,中高年级不小于10.5号,初高中不小于9号。纸张应选用不反光、米黄色的护眼纸。作业本应有清晰的格线,避免使用太细的格线本。老师板书字迹应清晰,大小适中,避免学生长时间凝视辨认。近视预防(2)户外活动的重要性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充足的自然光照可促进多巴胺释放,抑制眼轴过度增长,从而预防近视。每天至少保证1.5-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阳光充足的上午和下午是户外活动的最佳时段。户外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体育锻炼、游戏或仅仅是在户外学习和阅读。即使阴天,户外光线也比室内强数倍,对预防近视同样有益。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寒暑假期间家长也应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视力保健exercises以下眼保健exercises有助于缓解视疲劳,保护视力:远近交替法:注视远处物体20秒,再看近处物体10秒,重复5-10次眨眼运动:快速眨眼20-30次,促进泪液分泌,湿润眼球眼球转动:顺时针和逆时针缓慢转动眼球各5-10圈掌心热敷:搓热双手,轻轻覆盖在闭合的眼睛上1-2分钟眼部按摩:用指腹轻轻按摩眼眶周围穴位,缓解眼部疲劳这些exercises应在课间或长时间用眼后进行,每天坚持,有助于缓解视疲劳和预防近视加深。视力监测定期视力检查是近视防控的重要环节。学校应每学期进行一次视力筛查,发现视力下降及时告知家长并建议专业检查。家长应关注孩子日常用眼行为,注意以下近视早期信号:经常眯眼、歪头或凑近物体查看看电视时不断靠近屏幕经常揉眼睛或眨眼抱怨看不清黑板或头痛阅读时间短就感到疲劳发现这些信号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视力。超重和肥胖预防(1)多吃蔬果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水果100-200g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