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 课件指导 (课堂讲授课件).ppt
*************************************第五部分:动机与情绪动机唤起需求激活引发行为倾向目标定向行为朝特定方向引导情绪体验主观感受与生理变化3行为表现具体行动与表达方式动机与情绪是驱动和调节人类行为的两个基本心理过程。动机关注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解释行为的方向、强度和持久性;情绪则是对重要事件的复杂反应,包括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行为表现等多个组成部分。虽然概念上有区别,但动机和情绪在实际运作中密切关联,共同影响人类的适应和生存。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动机和情绪系统帮助人类应对生存和繁衍挑战。基本动机如饥饿、口渴和性推动保证个体和物种生存;情绪如恐惧和愤怒提供快速反应机制,帮助应对威胁。随着人类社会进化,社会性动机(如成就、归属和权力需要)和复杂情绪(如骄傲、内疚和同情)也逐渐发展,促进社会合作和文化发展。动机动机的定义动机是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内在过程或状态。它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开始某种行为,为什么选择某个方向,为什么坚持或放弃。动机影响行为的三个方面:激活:启动行为的能量或驱力方向:行为朝向特定目标的指向持久性:面对障碍时维持行为的能力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源于活动本身的兴趣和满足)和外在动机(源于外部奖励或压力)。研究表明,内在动机通常与更高质量的学习、创造力和心理健康相关。动机理论主要动机理论包括:驱力理论:认为行为由内部紧张状态(如饥饿)驱动,目标是减少这种紧张(如进食)。该理论解释生理性动机较好,但难以解释探索等行为。激励理论:强调外部刺激(激励物)对行为的吸引力,解释人们为何会被尚未拥有的事物所驱动。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对情境的解释,如期望-价值理论认为动机是成功期望与结果价值的乘积。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自我实现和成长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即属此类。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满足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三种基本心理需求的内在倾向。现代动机研究强调动机的多元性和情境特定性,认识到文化因素对动机模式的深远影响。例如,集体主义文化可能更强调社会和谐动机,而个人主义文化可能更看重个人成就动机。动机理论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健康行为改变和心理治疗等领域。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要实现潜能,追求个人成长和意义尊重需要获得认可、成就感和自尊社交需要建立亲密关系,获得归属感安全需要追求稳定、秩序和保障生理需要满足基本生存条件如食物、水和睡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人本主义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需要按层次排列,从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要。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低层次需要必须至少部分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会成为主要动机。马斯洛后来修订理论,增加了超越自我层次,关注精神和利他方面的需求。虽然马斯洛理论在管理、教育和营销等领域广泛应用,但也受到批评。主要批评包括:严格的层次假设缺乏充分实证支持,不同文化可能有不同的需要优先级,理论对个体差异考虑不足,方法论上主要基于对自我实现者的主观研究。尽管存在这些局限,马斯洛理论仍是理解人类动机复杂性的有价值框架,尤其是它强调了超越生存需要的成长动机的重要性。情绪情绪的定义情绪是对重要刺激或事件的复杂反应模式,包含多个组成部分:主观体验:内在感受,如快乐、悲伤、愤怒生理反应:如心率变化、肾上腺素释放、出汗认知评价:对情境意义的解释和评估表达行为: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变化行动倾向:情绪引发的行为动机或准备情绪的功能情绪从进化角度看具有多种适应性功能:准备和引导行动:如恐惧激活逃跑反应社会沟通:表达内部状态,调节社会互动决策辅助:提供价值信息,影响判断增强记忆:情绪事件更容易被记住动机调节:影响目标追求和行为持久性情绪与认知情绪与认知过程相互影响:情绪影响注意:情绪相关刺激优先处理情绪影响记忆:情绪材料记忆增强情绪影响判断:情绪状态影响风险评估认知影响情绪:评价和解释塑造情绪反应情绪调节:认知策略可以改变情绪体验情绪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的核心领域,涉及从神经科学到文化心理学的多个层面。情绪智力概念强调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对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情绪调节研究表明,不同调节策略(如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心理健康有不同影响,认知重评通常与更好的适应相关。基本情绪基本情绪理论认为,有一组数量有限的离散情绪是先天的、普遍的,具有独特的生理模式和表达方式。保罗·艾克曼通过跨文化研究确定了六种基本情绪:喜悦、悲伤、愤怒、恐惧、厌恶和惊讶。这些基本情绪被认为是人类情感经验的基础,更复杂的情绪可能是这些基本情绪的组合或变体。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