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试题库含答案.docx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
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答案:C。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是其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答案: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主导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辅助作用
答案:A。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答案:B。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二是对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
5.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答案:A。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为其他各育提供了价值方向。
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
B.开发智力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答案:C。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即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品德。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答案:A。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包括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等多种角色。
8.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的关系
C.民主平等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答案:C。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
9.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答案:A。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计划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0.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国家、省、县三级课程管理
C.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D.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答案:A。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答案:C。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答案:B。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3.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答案:A。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14.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答案:A。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