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预防PPT让孩子远离欺凌.pptx
美好时光不容欺凌阴霾主讲者:某某老师时间:某某老师
目录01致欺凌者的一封信02校园欺凌案例03校园欺凌案的影响04拒绝校园欺凌
致欺凌者的一封信01第一部分
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校园安全,师生平安,是大家的共同期盼。近年来,大家通过网络、媒体等能够经常看到一些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性、发生频率和隐蔽性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校园欺凌表现形式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最常见的殴打、伤害行为之外,辱骂、诽谤、恐吓、孤立、排挤同学,毁坏、抢劫,勒索同学财物,甚至逼迫对方脱衣服、罚跪等,都属于校园欺凌。
同学之间的欺凌为何这么多?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有专家分析,这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的外露。
欺凌的形式欺凌的形式——主要包括3种1、肢体欺凌: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等,是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2、社交欺凌: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3、网络欺凌: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是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校园欺凌案例02第二部分
校园欺凌案例一被告人井某某与被害人朱某某均系在校学生,因言语不合,朱某某等人殴打了井某某,后井某某持匕首捅刺朱某某,朱某某亦持斧头将井某某面部划伤,朱某某构成轻伤,井某某构成轻微伤。
校园欺凌案例二某市一所重点高中,学生小李(化名)因照片被同学恶意PS并在班级微信群中传播,配以侮辱性文字,导致小李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排挤,心理压力增大,最终在课堂上情绪崩溃,部分同学不仅没有同情,反而变本加厉地嘲笑他。
校园欺凌案例三基本案情:2017年2月28日,北京某校在校女生朱某等五人(犯罪时均未满18周岁),在女生宿舍楼内,采用辱骂、殴打、逼迫下跪等方式侮辱女生高某某,并无故殴打、辱骂女生张某某。经鉴定,二被害人的伤情构成轻微伤,还造成高某某无法正常生活。裁判结果:法院认定朱某等人构成寻衅滋事罪,系共同犯罪,分别判处五名被告人十一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校园欺凌案例四基本案情:自2017年10月起,高某招揽邱某等14人组成恶势力犯罪集团,在校园及周边向未成年在校学生收取“保护费”,实施抢劫、寻衅滋事、盗窃、诈骗等犯罪20余起,被侵害学生30余人,涉案金额达4万余元。裁判结果:法院判处首要分子高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八个月,其他13名成员有期徒刑五年至拘役三个月不等刑罚,对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吴某附条件不起诉。
校园欺凌案的影响03第三部分
隐蔽性与公开性的矛盾校园欺凌行为既具有隐蔽性,又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公开性。例如,一些欺凌行为可能发生在隐蔽的角落,但也可能在教室、操场等公开场合发生,这种矛盾性增加了发现和处理欺凌行为的难度。
欺凌行为的反复性即使欺凌行为被制止,也可能会反复出现。例如,一个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可能会暂时停止欺凌行为,但过一段时间后又会重新开始。
欺凌行为的长期影响校园欺凌行为对受害者、欺凌者和旁观者都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受害者可能会形成长期的心理创伤,欺凌者可能会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旁观者可能会形成冷漠的态度。
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家庭关系紧张:受害者的家庭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问题而陷入紧张和焦虑,甚至可能影响家庭关系。社会信任受损:如果校园欺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导致社会对学校教育和法律保护的信任度下降。
拒绝校园欺凌04第四部分
学生个人层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应保持低调,避免成为欺凌目标,如不携带过多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财物。同时,要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学习简单的自卫技巧。
学生个人层面学会应对和报告面对欺凌,学生要勇敢站出来说“不”,并及时向老师、家长或信任的成年人报告。在能力范围内帮助被欺凌者,拒绝成为旁观者或帮凶。
学生个人层面培养良好品德学生应学会尊重他人,宽容、理性地解决矛盾,避免采用过激方式。
健全家庭层面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教育孩子学会分辨“校园欺凌”和“社交冲突”,避免因误解而引发问题。
感谢聆听!主讲者:某某老师时间:某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