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第456讲(第2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概 述 概 述 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战争,试图用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改造社会。 2.官僚地主买办进行洋务运动,试图采取中体西用模式求强求富。 3.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试图通过政治改良道路救亡图存。 第 4 讲太 平 天 国 农 民 战 争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概况 二、两篇重要文献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坚持斗争14 年,攻克600 余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 2)提出了鲜明的反封建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向了顶点。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回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的时代特点 一、洋务运动概况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如何评价“中体西用”? ●积极作用:思维方式是正确的;运动策略是必要的。 ●消极作用:主观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客观效果是妨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4、兴办的主要洋务事业 二、洋务运动的成败 2、局限性 3、失败原因 一是指导思想的封建性,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 二是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性。 三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洲权贵和清政府内部顽固派大臣的阻挠。 四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与制约。 洋务运动在天津 主 要 内 容 一、戊戌维新运动 社会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根本)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3、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绝命诗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李鸿章接手天津洋务 ◆兴办军用工业 ◆创办电报和修筑铁路 ◆建立新式学堂 李鸿章衙门 ●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 思考: 1、如何看待洋务运动? 2、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6讲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中国民航大学人文学院 初春华 chchu@mail.cauc.edu.cn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 ●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爱国思想 经济思想 人物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并付诸实践;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准备 早期维新思想 王韬;郑观应 发展民族工商业 以“商战”反侵略 提倡西学 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派代表人物 ● 领袖人物 康 有 为 梁 启 超 宣传鼓动家 谭 嗣 同 严 复 激进思想家 对西学最全面、深刻 2、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等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 ◆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 ◆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 改科举倡西学 科举取士反对西学 改科举 实行君主立宪 反对君主立宪 兴民权 变者天下之公理 祖宗之法不可变 维新变法 维新派 顽固派 论战问题(要不要) 论战的性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论战的作用: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活动的高涨。 4、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1898.6.11——9.21) 光绪帝 光绪与康梁在一起 内容主张 施政纲领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上清帝第六书) 1、大集群臣, 革旧维新 2、设对策所, 广征贤才 3、开制度局, 重定章程 “大丈夫不作事则已,作事则光明磊落。 且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戊 戌 政 变 ● * 洪秀全 李鸿章 康有为 梁启超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上述内容是第4、5、6讲主要探讨的问题 中国民航大学人文学院 初春华 chchu@mail.cauc.edu.cn 1.时代背景(原因) (1)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2)外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