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常用半导体器件2012复习》-公开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位关系: 三极管工作状态的判断 [例1]:测量某NPN型BJT各电极对地的电压值如下,试判别管子工作在什么区域? (1) VC =6V VB =0.7V VE =0V (2) VC =6V VB =4V VE =3.6V (3) VC =3.6V VB =4V VE =3.4V 解: 原则: 正偏 反偏 反偏 集电结 正偏 正偏 反偏 发射结 饱和 放大 截止 对NPN管而言,放大时VC > VB > VE 对PNP管而言,放大时VC < VB <VE (1)放大区 (2)截止区 (3)饱和区 [例2] 某放大电路中BJT三个电极的电流如图所示。 IA=-2mA,IB=-0.04mA,IC=+2.04mA,试判断管脚、管型。 解:电流判断法。 电流的正方向和KCL。IE=IB+ IC A B C IA IB IC C为发射极 B为基极 A为集电极。 管型为NPN管。 管脚、管型的判断法也可采用万用表电阻法。参考实验。 例[3]:测得工作在放大电路中几个晶体管三个电极的电位U1、U2、U3分别为: (1)U1=3.5V、U2=2.8V、 U3=12V (2)U1=3V、 U2=2.8V、 U3=12V (3)U1=6V、 U2=11.3V、 U3=12V (4)U1=6V、 U2=11.8V、 U3=12V 判断它们是NPN型还是PNP型?是硅管还是锗管?并确定e、b、c。 (1)U1 b、U2 e、U3 c NPN 硅 (2)U1 b、U2 e、U3 c NPN 锗 (3)U1 c、U2 b、U3 e PNP 硅 (4)U1 c、U2 b、U3 e PNP 锗 原则:先求UBE,若等于0.6-0.7V,为硅管;若等于0.2-0.3V,为锗管。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NPN管 UBE>0, UBC<0,即UC > UB > UE 。 PNP管 UBE<0, UBC<0,即UC < UB < UE 。 解: Vi=5V时,IB=(5-0.7)/10K=0.43mA ICS=10V/5K=2mA ?IB=22mA 三极管饱和,VO=0V; Vi=0V时,三极管截止, VO=10V。 5V 10V t t Vi VO c e 10K 5K 10V b + _ + _ Vi VO 例如:三极管用作可控开关 (?=5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目录 1 常用半导体器件 2 基本放大电路 3 多级放大电路 4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5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6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7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8 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9 功率放大电路 10 直流稳压电源 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双极型晶体管 1.4 场效应管 1.5 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 1.6集成电路中的元件 本章重点和考点: 2.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稳压管的原理。 3.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如何判断三极管的管型 、管脚和管材。 1.杂质半导体,PN结基本知识 1. 半导体中两种载流子 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带正电的空穴 2. 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总是成对出现, 称为 电子 - 空穴对。 3. 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浓度用 ni 和 pi 表示,显然 ni = pi 。 4. 由于物质的运动,自由电子和空穴不断的产生又 不断的复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产生与复合运动 会达到平衡,载流子的浓度就一定了。 5. 载流子的浓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它随着温度的升 高,基本按指数规律增加。 小结 1.1.2 杂质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有两种 N 型半导体 P 型半导体 在一块半导体单晶上一侧掺杂成为 P 型半导体,另一侧掺杂成为 N 型半导体,两个区域的交界处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薄层,称为 PN 结。 P N PN结 图 PN 结的形成 一、PN 结的形成 1.1.3 PN结 PN 结中载流子的运动 耗尽层 空间电荷区 P N 1. 扩散运动 2. 扩散运动形成空间电荷区 电子和空穴浓度差形成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 —— PN 结,耗尽层。 P N 3. 空间电荷区产生内电场 P N 空间电荷区 内电场 Uho 空间电荷区正负离子之间电位差 Uho —— 电位壁垒; —— 内电场;内电场阻止多子的扩散 —— 阻挡层。 4. 漂移运动 内电场有利于少子运动—漂移。 少子的运动与多子运动方向相反 阻挡层 5. 扩散与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