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3-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公开课件.ppt

发布:2019-12-18约3.25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返回 上页 下页 随堂精练 必考点4 必考点5 阅考人考前“叮嘱” 第七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 伴性遗传 【考纲点击】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Ⅱ)。 3.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4. 伴性遗传(Ⅱ)。 5.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6.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7.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 必考点1 两大遗传定律相关问题整 合(5年46考 ★★★★) 1.(2012·江苏,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高考经典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 B 历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理综卷(单科卷)命题的重点,多以大题综合题形式出现,往往作为考量学生学科能力的压轴题! 一、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常用解题方法 1.分离定律其实质就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2.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据子代性状判断 考点探源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3.应用分离定律推导亲代的基因型方法——反推法: (1)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杂合子。 (2)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3)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 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常用解题方法 1.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常用方法——分解组合法。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将各组情况进行组合,如下案例: (1)正推案例1——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多少种表现型? 8 4 1/8 3/8 (2)逆推案例——若已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推导亲本基因型(用基因A a B b表示) ①9∶3∶3∶1 ②1∶1∶1∶1 1.自交和自由交配 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即AA×AA、Aa×Aa、aa×aa;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等随机组合。 名师叮咛 2.相同基因、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 3.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原因如下: (1)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2)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如下面)。 4.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几种情况分析 (1)具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 ①2∶1?显性纯合致死。 ②1∶2∶1?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即AA、Aa、aa的表 现型各不相同)。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②连锁现象:若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则说明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必考点2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5年54考 ★★ ★★ ★) 1.(2011·福建理综,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 高考经典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D 本考点历年是命题重点,选择题、非选择题均频繁出现,命题呈现多样化,多采用伴性遗传与自由组合(或变异)综合的形式。 1.性别决定类型 XY型、ZW型: XX个体、ZW个体为雌性,XY个体、ZZ个体为雄性。 2.伴性遗传的特殊性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1)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达的情况,如XbY。 (2)Y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相同性别的个体之间传递。 考点探源 (3)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这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