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
王俊荣 河南省驻马店机械电子工程学校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5-0000-01
摘要: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首先要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根据零件安排合适的加工顺序,确定走刀路线,选择合适的夹具、刀具、切削用量三要素,还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对刀点,换刀点和刀尖半径补偿。
关键词:工艺分析;加工顺序;刀具选择;切削用量;对刀点
工艺分析是数控加工编程的前期工艺准备工作,通过工艺分析,使编制的程序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劳动量和最低的费用,加工出符合图样要求的零件。数控编程中的工艺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零件的加工内容和技术要求;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案;设计数控加工工序,选择零件的定位基准,夹具和刀具,切削用量的选择;编程序时要考虑程序中对刀点,换刀点的选择和刀尖半径补偿的建立等细节内容。我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一些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的一般规律,供大家参考。
一、对零件图进行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
明确零件的加工内容和技术要求,分析图样的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标准是否齐全,还分析零件所要求的加工精度、尺寸公差等是否可以得到保证、有无引起矛盾的多余尺寸或影响工序安排的封闭尺寸等。在实际加工中要结合现有生产条件分析实现这些技术要求的可行性。审查与分析零件图纸中的尺寸标注是否适合数控加工的特点,对数控加工来说,最好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在手工编程时,要进行基点或节点坐标的计算。数控加工工艺特别强调定位加工,尤其是正反两面都采用数控加工的零件,以同一基准定位十分必要,否则很难保证两次安装加工后两面上的位置及尺寸协调。
二、加工顺序的安排
零件加工顺序的安排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基面先行原则:用做精基准的表面应优先加工出来,因为定位基准的表面越精确装夹误差就越小。例如:轴类零件加工时,总是先加工中心孔,再以中心孔为精基准加工外圆和端面。
2.先粗后精原则:各个表面的加工顺序按照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的顺序依次进行,逐步提高表面的加工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
3.先主后次原则: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装配基面应先行,从而能及早发现毛坯中主要表面可能出现的缺陷。次要表面可穿插进行,放在主要表面加工到一定程度后,最终精加工之前进行。
4.先近后远原则:一般情况下,离对刀点近的部位先加工,离对刀点远的部位后加工,以便缩短刀具移动距离,减少空行程时间。
根据走刀路线选择合适的数控程序,确定走刀路线时要注意合理选择切入切出方向,确定刀具的进、退路线时,刀具的切入或切出点应沿零件轮廓的切线方向,而不是沿零件的法向切入切出,以避免在切入切出处产生刀具的刻痕而影响表面质量,保证零件轮廓曲线平滑过渡。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要根据具体的加工情况选择合适的走刀路线。
三、夹具的选择
数控加工中,工件装夹的基本原则与普通机床相同,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定位基准和夹紧方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力求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和编程计算的基准统一。
2.尽量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和辅助时间,即尽可能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加工出全部待加工表面。
3.避免采用占机人工调整时间长的装夹方案,以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效能。
4.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落在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
四、刀具选择
刀具的选择是数控加工工艺中重要内容之一。数控机床上所选用的刀具常采用适应高速切削的刀具材料(如高速钢、超细粒度硬质合金)并使用可转位刀片。 数控车削中广泛采用机夹可转位刀具,它是提高数控加工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可转位车刀刀片种类繁多,使用最广的是菱形刀片,其次是三角形刀片、圆形刀片及切槽刀片。菱形刀片按其菱形锐角不同有80deg;、55deg;和35deg;三类,常用刀具选择如下:
1.选择外轮廓刀:图样有垂直面加工,外轮廓加工刀具的主偏角必须大于90度。根据工件表面粗糙度选择合适的刀尖半径,一般表面粗糙度R1.6um,选择刀尖半径为0.4mm的刀片,表面粗糙度R3.2um,选择刀尖半径0.8mm的刀片。一般情况下:选择主偏角93deg;,刀尖角80deg;,刀尖半径0.4mm的硬质合金菱形刀片,用作外轮廓的粗精加工。
2.选择切槽刀。
切槽刀选择的一般原则是:背吃刀量lt;8*刀片宽度W,即3宽的刀片可切断半径24的棒料,刀架伸出的长度应小于刀板高度,切断实体棒料时,切削刃应高出机床中心0.08+0.025W。
3.凹圆弧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