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意象》-公开课件.ppt

发布:2019-12-16约2.08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什么是意象? 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即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平和自然, 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用意象来抒发感情便成了诗歌的灵魂。 特殊意象:? ?????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二、意境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代诗人便借助诗这一形式来阐发心灵,不得志时常寄情山水;政治上失意,就转向自然的怀抱以求安慰。 如: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不一而足。作为诗歌中的意象便成了作者表达情志的具象载体。所以只要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有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 一、明确目标: 1、学习鉴赏古诗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从意境去鉴赏)。 2、在写作实践中,再次理解意境这一诗歌的灵魂。 3、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练习回顾:“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为后世传诵不息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呈现的意境。 “ 学生习作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描绘了:夜晚,繁星闪烁,田野广阔,明月朗照,大江滚滚,这样一幅壮丽的风景,借天地之大,衬自身的孤独、无助,感天地之大,伤无容身之处。联想到自己不幸的遭遇,再看眼前之景,不由心生怆然——田野广阔,无处可留;明月朗照,照不清世间混浊;大江滚滚,带不走心中的无限愤懑。 曹秀娥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为一联写景名句。(所写内容)上句写夜空浩瀚,星辰高悬,由岸边望去旷野开阔。—个“垂”字,便将天地的距离拉开了。(抒情)诗人只身一人的孤独感也由此增强。(所写内容)下句写月光倾洒,大江奔流,月影随水起伏。一个“涌”字,便将动荡沉浮的意境表现出来。(抒情)诗人漂泊无依、心绪难平的意味也显露出来。 (总括:写景是为了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这两句的描写,一个长夜难眠、心潮澎湃的失意者的形象已能隐约看出。           五、写作实践: 阅读王维《鹿柴》以清寂幽静之美为题写鉴赏短文,150字左右。 鹿柴(音zhai)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原意是鹿栖息的地方,他是和王维有关的二十四胜景之一;响:回声;返影:返照的日光。 六、作业: 1、读李白《望天门山》体会其雄奇壮阔之美。 2、韦应物《滁州西涧》恬静自然美。 3、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雄浑豪放之美。 任选一,写鉴赏短文,200字左右。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滁洲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雄浑豪壮之美 如: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是一首边塞诗(指明类型),作者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 通过写军中宴乐的场面(写了什么),表现了征戍者深沉复杂的离别之情(写得怎么样)。——总体概括 首句说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了新曲调,但第二句就紧承上句说明不管曲调怎么变换,却总是脱不了关山别情的内容。第三句更以“掠乱边愁听不尽”这样一句不知是怨是叹的意味深长的诗句,尽抒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沉郁离愁。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以“秋月”、“长城”这样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壮阔而悲凉的氛围,使整首诗的境界更加悲壮、开阔。——具体分析 在写法上显著的特点是前三句抒情,二波三折,最后一句写景,以景结情。 * 如: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请赏析:1、《鸟鸣涧》的幽静美 2、从表现手法去鉴赏这首诗的特色 三、导向练习: 四、分析归纳结论:: 1、读懂诗文 2、根据要求确定文体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