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王荣贤.doc

发布:2018-01-03约4.5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王荣贤 王荣贤 摘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小主人”,只有培养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主体性;民主方式;课堂气氛;动手能力 作者简介:王荣贤,甘肃金昌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与兰州教育学院。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余载,工作投入,不断钻研,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与同事合作出版了多套数学配套练习册,寒假作业等,还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双边交互的动态过程,良好的教学就是教师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一切积极因素,并通过学生对教学活动积极参与的心理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来实现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则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是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教师要用民主的方式,创建和谐的环境 教师要养成民主型的工作方式,以爱心、耐心为基础,与学生达成情感上的共融,使学生喜欢与教师一同工作、学习,使教与学溶为一体,进而达到教师与学生思维上的共鸣。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多采用使学生感到亲切的词语,比如“我们共同研究”、“共同探讨”、“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等,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上课就是师生共同学习研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开放性师生关系,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观念,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中学生“亲师性”较强,但他们的逆反心理也强。这个心理特点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如果他们佩服、喜欢某科任教师,他们便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讨厌某位教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意学这位教师授的课。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多表扬,少批评,并深入学生,???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情绪的变化,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环境。课堂上教师应做到热爱、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个欢快愉悦的心情。 总之,民主型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能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学生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才能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究,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大胆果断地决策并实施,才能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创新。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心理学认为一切兴趣都来源于人类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遵从这一心理规律,不断地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教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轴对称”时,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在河的同一侧有张村和李村,现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村送水,水泵站修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用的水管最短,还有银行的存款本息的问题,市场打折促销等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生很好地感受数学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动手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索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教学中的教学实验,就是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结论等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加工上升为理论认识,是一种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数学发现过程的体验。借用数学实验引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