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姜升茂.doc

发布:2018-01-02约2.2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姜升茂 ◆ 姜升茂 山东省平度市新河镇新河小学 26670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和现代思想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因此,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并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使其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创设环境,发挥作用 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有可能出现创新思维的灵感;相反,在压抑、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造。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处于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首先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其次,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就能成才。实践证明,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欢的教师,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而不喜欢上不尊重学生的教师的课。教师要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适时、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使其主动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所以要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而且高效,就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讲解、精美的作图、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娴熟的运算技巧等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情感,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感到亲切、可敬,产生情感交融的欲望。 二、启发教学,发挥作用 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勤于动脑,积极思维,自觉努力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以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研究问题、发现规律、提出见解,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教学中实施学生为主体的实质就是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视为主体、是否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 教为主导、学位主体是数学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起的是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动者,应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适当情况下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主体意识。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每人自制一个圆柱体容器及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容器,上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拿自制的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子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当三次装满时,老师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几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几分之几? 2.圆锥的体积应当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推理”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那么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 ,从而学生自己推算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锥= Sh。 四、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数学难理解”的畏难情绪,对数学不感兴趣。其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激励学生的参与动机,而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没有根据小学生既好奇又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让学生参与的情景,争做学习的主人。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发挥学的主体作用呢?教师就应该恰当地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创设数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参与动机。 五、优化过程,体现意识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它是以一定的认识论为基础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也必须以科学的认识论为指导,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念,又从抽象的概念到具体的实践,从而引导学生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正确认识规律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也就是体现学为主体的过程。 六、运用表扬,促进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如果我们表扬多了、肯定多了学生的正确行为,就会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实践表明,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绩提高得很快;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成绩提高得很慢;教师对他们没有表示的学生,成绩提高得更慢。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扬长教育”,以长克短,要求我们老师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