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优秀实用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作家作品简介 作家作品简介 作家作品简介 朗读指导 第一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课堂小结 文章脉络 作业二: 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读3、4两段,思考: 这两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这两段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景物的?(声、色、形、 味、动态、静态)试举例说明。 这两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读第5段,思考: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结构特点: 教师点拨 写景 排比段 并列结构 描写和抒情 有声有色--渔歌互答、郁郁青青、跃金 有形有味--岸芷汀兰 有动有静--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句式 骈散结合的句式和对偶句的运用 表达方式: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积累 成 语 政通人和 浩浩汤汤 一碧万顷 心旷神怡 气象万千 百废具兴 背景-- 板书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缘由-- 属予/作文/以记之。 景象-- 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览物之情-- 以物喜 以己悲 抒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板 书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2、根据问题,继续预习课文,理解文章所阐述的观点。 作业一: 作业一: 1、完成达标练习。 2、背诵全文。 作业二: 碑文欣赏 重点字词 谪守巴陵郡: 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 越:到了 政通人和: 通,顺利。 和,和乐。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 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咐。 第一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 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 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zhé)古时指官吏降职或远调 指做州郡的长官 到了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同“俱”,全,皆 同“嘱”,嘱咐 规模 来 第一段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 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 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胜景,好景色 日光 雄伟景象 (既然)这样,那么…… 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诗人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sh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