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讨举行升国旗仪式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docx

发布:2024-04-27约2.3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探讨举行升国旗仪式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引言:升国旗仪式是一项十分庄严的主题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并且也是一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思想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这不仅是学校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关键工作。大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意识的培养,十分关键,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而言起着重要作用。

1.升国旗仪式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升国旗仪式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项十分庄严并且神圣的活动,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思想。当五星红旗在雄伟壮阔的“国歌”声中慢慢升起,在空中飞扬时,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会充满骄傲感与自豪感,当国旗飘扬在太空中时,当国旗飘扬在赛道上时,多少人都曾被面对这样的场面,留下激动的泪水,那样的场面是十分盛大空前的。也许我们在平常的日子中无法感受到爱国主义,也是因为如此,升国旗仪式并没有受到大学学校的重视。

升国旗仪式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根本与源泉。从心理机制丧来看,升国旗仪式创设了十分有利的思想教育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工民,对爱国主义情感的产生具有特别的作用。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情感,它与我们本能性反应的情感不同,它的形成是需要通过社会思想情感来进行感化,形成个体情感的一个过程,而这个内化的过程也就是移情的过程。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雄伟壮阔的《义勇军进行曲》,再看着五星红旗渐渐上升,唱着激昂的国歌,这样情感浓烈的氛围,不管是谁身处其中都会受到感染。这样一来不仅把所有参加升国旗仪式的人带入到了一个特殊的情景中,同时可以有效激发参与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这样的教育情景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十分直观,爱国主义情怀也就潜移默化的产生了。最终这种情感会弥漫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形式稳定的情感与价值观态度。

从心理成分上来分析,升国旗仪式中“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也十分的丰富,可以从多发方面对大学生个体的情感产生积极影响,景观升国旗仪式的形式和过程都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国旗下讲话”的内容确是可以改变的,其形式也是非常多样化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思维、语言以及意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讲解我国山河土地等自然实体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从讲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等方面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由此可见“国旗下讲话”内容的选择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

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时代发展与爱国情操培养不同步

我国时代发展十分迅猛,社会主义市场下经济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教育工作也应该得到改变,但是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与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工作也没有与时俱进。在旧中国时期,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为反抗侵略,保卫国家国土完整,而在社会主义时期,爱国主义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没有报国志向。

高校缺乏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只注重教学氛、学习氛围、文化氛围的打造,而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氛围的打造并不关注。其次,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喜欢组织文化、体育等文娱活动,对于爱国题材相关的主题活动的组织,并不热衷,导致高校大学生失去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空间。再者,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宣传,高校通常都是在一些国家重大的节日时,才会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国庆节、建军节等,但是在日常教学时,对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工作并不重视。除此之外,高校也没有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打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可以看到的是,在一些爱国主义氛围浓厚的国家,导出都能够看到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人人都在说着爱国,而在大学中,只有在举行大型活动或者是开运动会时才会进行升国旗仪式。

大学生对国家政治漠不关心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年轻人要关心国家大事”。而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更应该对国家政治上心。但是从当下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群体,对国家政治根本毫不关心,也无心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即使有部分的学生参加了政治活动,也仅仅只是参与而已,并不是为了尽到一个公民的义务,只是把它当做一项利己的手段。政治认知十分的浅薄与功利化。

3.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建议

高校应该周一统一升国旗。国旗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标志,显示着民族的尊严,升国旗时的氛團是庄严、肃穆而神圣的,必能感染大学生,国旗广场应该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中国历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自然地理状况教育、现行政治杜会制度教育、历史名人事迹教育,这样能达到“知之愈深,爱之愈切”的境界。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