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经济学(消费效用理论).ppt

发布:2017-11-17约4.47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序数效用论对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看出,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在每一价格水平下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需求量,它是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某一商品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第四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和需求曲线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这两种效应通常同时出现,但在分析中把它们区分开来是很有用的。 一、区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某商品的价格下跌,将引起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替代效应:价格下降意味着该商品的替代品变得相对昂贵,消费者被吸引减少替代品的购买转而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从而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收入效应:如果其他情况不变特别是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加,从而可以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说明在保持原来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引起消费者选择的改变,在图形上表现为预算线的斜率发生变动,新的预算线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在新的均衡点相切。 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向变动,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因此,替代效应的符号为正。但收入效应的符号要视该商品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而定。正常品的收入效应为正,收入提高,需求量增加,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为负,收入提高,需求量减少。 二、吉芬商品和吉芬之谜 在理论上,收入效应可以大到使某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上倾斜,商品价格上升时,对它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吉芬之谜”,我们将这种商品称作“吉芬商品”。吉芬是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 吉芬商品必定是低档品。低档产品并不都是吉芬商品。吉芬商品要求有一个很大的、负的收入效应。 第五节 在动态中的消费者选择 上述几节考察的消费者行为是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的,是以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和市场供给等相关变量已知或不变为前提的。但是在现实中,各种相关因素经常处于变化之中,消费者选择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一、预期效用与期望值效用 在动态中,消费者会估计可能获得的效用,决定是否承担相应的风险。预期效用是某一选择行为的各种可能效用的加权评价。期望值效用是某一选择行为的各种可能收入加权平均后所决定的效用。 效用函数U=W2 预期效用:E=0.2×10002+0.8×8002 期望值效用:E=(0.2×1000+0.8×800)2 在不确定下,会在预期效用和期望值效用之间比较。 二、风险偏好 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即承担风险的意愿是有差异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风险规避者,二是风险中性者,三是风险喜好者。 三、风险贴水 风险贴水指的是消费者为了规避风险而愿意付出的代价,表现为一定的货币数量。对于广大的风险规避者来说,他们考虑的是如何防范风险,减少损失,对于喜好风险者来说,他们喜好风险可能带来的更大收益。 * 管理学院:李快满 2009年9月 西方经济学教案 为什么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需求曲线为什么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西方经济学认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来自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只有研究消费者行为,才能说明上述问题。 本章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消费者或家庭在商品市场上如何做出购买决策,用有限的收入获得欲望的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并揭示需求曲线的决定因素。 第一节 基数效用 一、效用的概念和基数效用 商品的效用不是指物品本身的有用性或使用价值,而是指消费者从商品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满足程度。 如果某商品的消费能够使消费者感到满足程度高,则效用就大;满足程度低,则效用就小;如果给消费者带来不舒服、不愉快或痛苦,则效用为负。 基数理论是西方经济学最早用来度量效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用技术1、2、3衡量商品的效用,就如同衡量商品的重量、体积、长度一样。测量效用大小的单位叫做效用的单位(Unit)。 二、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能增加的总效用。MU=△TU/△Q,即总效用增量与商品增量之比。消费者的总效用会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效用并不如此。 一般情况下,总效用会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的现象,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在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时,必须考虑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 当消费者用其有限的收入进行消费选择的决策时,他就会面临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这是他们必须支付的消费成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