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复苏曹锋生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后期复苏(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1.呼吸道管理 有自主呼吸者:口(鼻)咽通气道 无自主呼吸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监测 ECG、BP(最好有创)、血气分析(PaO2>8 kPa; PaCO2 4.8 ~5.3kPa)、尿量,比重,镜检、CVP等。 3.药物治疗 目的: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 调整急性酸碱失衡,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注药途径: ①静脉注射; ②气管内注射(用注射用水稀释成10ml); ③心内注射(并发症多) 常用药物 1)儿茶芬胺和拟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EP): 首选药物 机理:①具有α、β受体兴奋作用,有助于自主心律恢复 ②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但不增加冠脉和脑血管阻力 因而增加心肌和脑的灌流 ③使细颤变为粗颤,增加除颤成功率 剂量:0.5~1mg/次,或0.01 ~0.02mg/kg 5分钟可重复一次 去甲肾上腺素(NE) 显著增加MBF.CBF 除颤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不常规使用。 血管加压素 40U iv 常用药物 2)碱性药物 碳酸氢钠 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指导用药,纠正急性酸中毒 当碱剩余(SEB) -10mmol/L以上,应用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mmol/L) SBE×体重(kg) 4 3)钙剂 氯化钙和葡萄糖酸钙 机理: 增加心肌收缩力,激发心肌搏动,但血浆Ca 2+过高可引起细胞内该负荷增加,使心肌和血管痉挛(石头心)发生的机会增加。 适应证: 高钾血症、低钙状态或钙通道阻滞药中毒所致心搏无力。 剂量:10%氯化钙2.5~5ml或葡萄糖酸钙5~8ml 利多卡因 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 1mg/kg iv或气管内1~4mg/min ivdrip总量可达200~300mg 阿托品 III°AVB心肌不收缩 每5min 0.5mg iv直至显效 总量≯2mg 胺碘酮 室性心动过速 150mg 缓慢IV 复苏用药小结 肾上腺素1mg iv q3min 血管加压素40u iv 可替代一次肾上腺素 阿托品1mg iv (新指南不建议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用于无脉电活动及心跳停止的患者) 胺碘酮300mg iv(首剂),或利多卡因100mgiv 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持续维持 时间较长的复苏,补碱 4.心室纤颤和除颤 原理: 适量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在瞬间内 同时去极化而处于不应期,抑制异位兴奋灶。为正常起搏点重新传下冲动,恢复正常心律和有效心搏创造条件。 除颤时机: 1.ECG监测下突发的VF/VT 30秒内进行。 2其它应先行CPR之A.B.C至少2分钟 (先给负肾使细颤变为粗颤) 方法: 胸外除颤 成人首次200J,再次最大360~400J; 胸内除颤 成人20 ~80J ;小儿5~50J(电极放于心脏前后) 适应症:VF/VT 电复律; 对其它治疗无反应地室上性(50J) 室性心动过速(50J) 房扑(25J) 胸外除颤电极部位 标准位:胸骨右缘2肋间、左侧第五肋间腋前线 前后位:胸骨右缘2~3肋间、背部肩胛骨下角 左侧第五肋间腋前线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胸内除颤电极部位 起搏器 6.液体治疗 CPR过程中的低血容量不利于自主心跳的恢复及循环稳定的维持,降低对血管活性药的敏感性。 扩容以晶体液为主,适当胶体液,一般不输血。 以CVP维持在10~15 mmHg为佳。 (三)复苏后治疗(PRT) 延续生命支持(PLS) 目的: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缺氧性脑损伤 ㈠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详细检查气道、肺及导管,是否有肋骨骨折,气胸。 根据血气分析调节呼吸器参数,维持轻度过度通气。 (PaCO2 25~35mmHg可减轻脑水肿) ㈡确保循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