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争做新时期优秀教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让我们争做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肥乡镇中心校高庄小学 杨长军
自古以来教师就被冠以耀眼的光芒,被称为“圣贤”之人,“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主要职责,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普及,历史发展到今天,教师的职业更加被世人关注,教师的责任则更加艰巨。和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相比,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当今社会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社会需求、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在当今社会要想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完善自己的品格、奉献自己的爱心、付出艰辛的劳动、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下面我就当今社会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谈谈我个人一点看法:
完 善 的 人 格 修 养
-----一个优秀教师的品格保障
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
哈佛的校长在谈到大学教育的目的时也说到:“大学要提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赋予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使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特别是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渗透,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懂得鉴赏艺术,从事艺术创造的人了解科学,使每个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认为大学生、成年人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大部分已经形成,而中小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尚未形成,形成完善的人格更是中小学教育的的理想和最终追求。那作为许多学生人生导向的中小学教师就更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就要具备完善的人格。
只有人格才能培养人格,正如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
教师人格中的自我、责任心、态度、爱心、道德等,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一种榜样在学生人格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鲁迅先生是伟人,他在教学生方面也是我们杰出的榜样。鲁迅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来听讲的人越来越多,礼堂容纳不下,只好临时挪到大操场上去。他站在一张方桌上,处于人群当中。他滔滔不绝地说,鼓励青年认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走自己的路。在秋风萧瑟中,没有扩音器,也没有扬声喇叭,但听者专心致志,激动感奋;听得一清二楚。何以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魅力来自于品德崇高、学识渊博。这样的教师给我们以高山仰止的感觉,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那些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忠心留给教育,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的教师不正闪烁着人格的巨大魅力吗?
事实上,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对学生的影响都不可能是“零”。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而,教师作为身负重任的社会一员,更应该积极地自我教育,在人格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我国的政治是帝王制,教育也可以搞“师道尊严”,今天的教育需要和谐、民主的气氛,靠说教去“传道”就会显得十分苍白无力。所以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更需要用自己完善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博 爱 之 心 和 强 烈 的 责 任 感
-----一个优秀教师的思想保障??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德中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
小学特级教师陶淑范就曾这样说:“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给了我一生的充实。”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与责任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学生.正所谓“大道无声”。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但是教育的爱必须通过的教育的智慧表达出来,否则可能出现恨铁不成钢的体罚、侵占学生自习课、罚抄作业等现象的泛滥。如果说爱是一种内存的情感,那尊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