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声声慢-李清照课件教学.ppt

发布:2021-07-26约2.57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统编版高一语文 必修上册 声 声 慢 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知人论世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良好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她出落成为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兰的才女。十九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谐,经常一起踏雪寻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题诗作画,堪称神仙眷侣。 靖康之变后,北方沦陷,李清照夫妇辗转南下,后来,赵明诚病死,李孤苦伶仃,过着孤独悲苦的晚年生活。以其南渡为界,她后期的作品多写故土之思和身世之感,风格低回婉转,凄苦深沉。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南渡 内容 情感 代表作 前 少女、少妇 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 《如梦令》《醉花阴》 《一剪梅》 后 思夫 思乡 思国 浓愁哀愁 《声声慢》《永遇乐》《菩萨蛮》 本词是其后期名作之一,作品写于其丈夫死后,这时候,国破家亡,词人孤苦无依,晚景凄凉。作品诉说着哀愁,催人泪下。 写作背景 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思考:   读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愁——“词眼” 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抓“情语” 抓“景语” 思考: 1、找出作品中能直接反映作者感情特征的句子 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⑵正伤心 ⑶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用:给全词定下了忧愁、哀伤、凄凉的 感情基调。 (愁: 词眼) 寻寻觅觅(寻觅什么?为什么而寻觅?寻觅的结果如何?) 可能是寻觅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寻觅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寻觅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原因: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 寻觅的结果:冷冷清清 感觉中既有秋风的萧瑟,又有异地的冷清,更有孤寂生活的清寒。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 词人在文章开头用了七组叠词,被人称为千古佳句,请您赏析一下这句诗好在哪里? ★运用叠词的效果: 1运用了叠词(反复修辞)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个叠词。 3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抒情味,起强调突出作用,给全词定下了忧愁、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 结果 冷冷清清 (若有所失) (寂寞孤独) (凄苦无告) 引发 环境 动作 心理 凄凄惨惨戚戚 赏鉴意象 【思考】作者除了直抒胸臆外,还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选典型景物烘托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意象1: 三杯两盏淡酒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思考: 为何说是“淡酒”? 答: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关于酒的诗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意象2:怎敌他晚来风急 关于秋风的诗句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 意象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关于雁的诗句 结论:过雁——“乡愁、离愁”的象征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清照《醉花阴》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意象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关于黄花的诗句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