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病机-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脏 腑 病 机 一、五脏病机 (一)心的病机 1.生理特点—主神志和主血脉,开窍于舌,在 体合脉,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 2.病理变化 ①心的阳气偏衰 ②心的阳气偏盛 病因—火热内侵,五志化火,过食辛辣等 火扰心神—心烦失眠,甚则狂躁谵语 血运逆常—心悸、舌红绛、脉洪数等 表现 心火 上炎—舌尖红赤疼痛,口舌生疮 下移—小便黄赤或尿血 热象显著—身热、口渴饮冷 ②心阴不足 病因—劳神过度,久病伤阴,火旺伤阴 虚热内生—无心烦热、潮热、舌红 表现 心神不守—心中烦热或虚烦不得眠 血行加速—脉细数 ③心血瘀阻 病因—寒滞血瘀,痰凝血瘀,气虚血瘀 表现—心胸憋闷、刺痛,甚则暴痛欲绝 (二)肺的病机 1.生理特点—肺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通 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 2.病理变化 病因—外邪袭肺,痰浊内阻,气火犯肺,肺气 不足,肺阴虚亏。 ①肺气不宣 呼吸不畅—鼻塞、咳嗽 表现 通调失职—尿少、水肿 卫气壅滞—恶寒、发热、无汗等 ②肺失清肃 肺气上逆—胸闷急促、咳嗽 表现 清洁减退—痰多 通调失职—尿少或水肿 (三)脾的病机 1.生理特点—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 化之源,主失血统血,脾主升清,喜喜燥恶 湿。 2.病理变化 ①脾气虚弱 病因—饮食不节,过服消导,思虑太过,禀 赋素虚,过于劳倦,久病失养。 (四)肝的病机 1.生理特点—主疏泄而藏血,喜条达而恶抑 郁,主筋,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 2.病理变化 ①肝火上炎 病因—气郁化火,怒火上升,五志化火,心火 引动肝火 表现 火冲头面—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 易怒,耳暴鸣或暴聋 灼伤阴液—咳血、吐血、衄血 (五)肾的病机 1.生理特点—主藏精、纳气、主水,开窍于耳 及二阴,其华在发,与膀胱相表里。 2.病理变化 ①肾不纳气 病因—劳伤肾气,久病气虚,肾失摄纳 表现—短气、喘息、呼多气少,动辄气急而喘 ②肾气不固 病因—年高气衰,年幼肾气不充,久病肾气伤耗 男子—遗精、滑精、早泄 生殖 女子—小产、滑胎 表现 大便—久泻不止,大便失禁 二便 小便—小便失禁,尿后余沥,遗尿 ③肾阳不足 病因—素体阳虚,久病不愈,年老体弱,下元亏损 生殖机能减退 男—阳痿、早泄、精冷 女—宫寒不孕 表现 小液代谢障碍—水肿或尿频、尿闭 不能温煦脾阳—下利清谷、五更泄泻 ②肾阴亏虚 病因—失血耗液,过服温燥,情志内伤,房事不 节,久病伤肾 阴液亏少—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耳鸣如 表现 蝉,少寐健忘或女子经、经闭 阴虚内热—五心烦热,骨蒸如潮,颧红 影响生殖—男子阳兴梦遗,女子梦交 二、六腑病机 (一)胆的病机 1.生理特点—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 为中清之腑,禀春木之气,其性刚直, 豪壮果断。 (二)胃的病机 1.生理特点—胃为水谷之海,喜润恶燥,以降 为顺,主受纳饮食和腐熟水谷。 2.病理变化 病因—饮食不节,损伤胃气,素体虚弱,久病胃气 不复等。 受纳腐熟功能减退—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 表现 胃气上逆—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等 (三)小肠 的病机 1.生理特点—小肠受盛胃中之水谷,泌别 清浊,清者输于全身,浊者渗入膀胱,下 注大肠,与心相表里。 2.病理变化 表现 失于受盛—呕吐、食入腹痛等 失于化物—食入腹胀、完谷不化等 清浊不化—上吐下泻,腹痛肠鸣 湿热下注 小便频数,或尿液浑浊 小肠实热 心热下移小肠 不清或淋浊,或赤涩, 或茎中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