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CPR)更新指南PPT演示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 Public-Access Defibrillation)方案。 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有证据明确一致表明,由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并快速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时,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会增加。因此,及时获得除颤器是急救系统的首要因素。 持续的质量改进方案 PAD方案基本要素 1 4 2 3 预先计划并经过演练的急救反应系统 对参与的施救者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培训 与当地急救系统整合 强调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调度员不再是一个接线员能够胜任。调度员必须是一个有经验的急救者,具备相当的沟通技能和帮目击者迅速鉴别是否心脏骤停的指导者。如何建立高素质的急救调度员队伍是国内各急救中心面临的严峻问题。 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 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的延迟。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Questions:溺水患者发生心跳骤停应该采用什么施救顺序? A airway B breath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第《12.11 溺水》 C circulation 继续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如何保证高质量心肺复苏,是目前公众和医护心肺复苏中最大的问题。需要更多、更频繁的、拥有科学评价体系的训练。 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避免倚靠在患者胸部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可提供反馈的训机制 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100-120次/分 心肺复苏过程中每分钟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患者能否恢复自主循环 (ROSC) 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 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100-120次/分 设定按压速率的上限值基于一项大规模注册研究分析,该分析发现过快的按压速率(超过140次/分钟)和按压幅度不足有关。当按压速率超过12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会由于剂量依存的原理而减少。 如当按压速率在 100-119 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约占35%,而当按压速率提高到 120-139 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占50%,当按压速率超过14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的比例达70% 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5-6厘米 如不使用反馈装置,可能难以判断按压深度,并很难确认按压深度上限。施救者必须认识到,胸部按压深度往往过浅而不是过深。 相比于较浅的按压,大约5厘米的按压深度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结果。尽管有关按压深度是否有上限的证据较少,但最近一项很小的研究表明,胸部按压深度过深(大于2.4 英寸[6厘米])会造成损伤(不危及生命)。 减少按压中断 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 在大多数研究中,更多按压次数可提高存活率,而较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中断这一心肺复苏关键因素。 减少按压中断 用驾车旅行来进行类比,解释按压速率和中断对复苏期间实施的总按压次数的影响。 每分钟的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 或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 按压分数至少60% 胸外按压深度、速度、回弹可以通过身体训练达到标准,但是在抢救过程,如何全程关注并始终贯彻减少按压中断,需要极高的急救素养和团队配合。因为在人工呼吸、电除颤、气管插管、换人等诸多环节,都会出现按压中断。这需要仔细设计每一个急救环节,才能做到。需要强调的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实行100%胸外按压,也就是不推荐单纯胸外按压。在医院的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必须包括人工通气。 判断减少按压中断的标准是以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的比例确定的,所占比例越高越好,按压分数(Compression Fraction)应大于60%。 按压位置 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双肩正对人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平稳地、有规律地进行,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好的按压位置不变。 以掌跟按压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按压方法 旁观者给予纳洛酮的方案 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瘾君子终于有了救命神器,这款纳洛酮自动注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