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医疗保险课件.ppt

发布:2021-07-29约1.33万字共1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门诊大病类型: 南京:恶性肿瘤放化疗、重症尿毒症的血液透析(含腹膜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治疗 长沙: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 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及免疫抑制门诊治疗。 (五)参保人员医疗待遇 具体医疗待遇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分析。参保人员门诊急诊(含家庭病床)、住院(含急诊室留院观察)发生的符合规定的费用按以下比例支付: 不同年龄层人员 住院报销比例 门诊报销比例 70周岁以上 70% 50% 60-70岁 60% 50% 18-60 50% 门诊急诊费累计超过1000以上部分50% 中小学生和婴幼儿 50% 50% 注:参保人员门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一级医疗机构)就医,可以报销60% 医疗待遇以杭州市为例: 参保病人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医疗费用(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发生的规定病种门诊费,其累计费用按一次住院医疗费处理,不设起付标准)。 在起付标准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以下部分的医疗费,由统筹基金与个人共同承担。起付标准和个人承担比例如下: 少年儿童 医院级别 起付标准 起付标准—2万 2万—4万 4万—10万 个人承担 个人承担 个人承担 三级 800元 36% 30% 24% 二级 600元 30% 25% 20% 其他医疗机构 300元 24% 20% 16% 其他参保人员 医院级别 起付标准 起付标准—1万 1万—2万 2万—4万 4万—6万 6万—10万 个人承担 个人承担 个人承担 个人承担 个人承担 三级 800元 60% 54% 48% 42% 36% 二级 600元 50% 45% 40% 35% 30% 其他医疗机构 300元 40% 36% 32% 28% 24% (六) 医疗服务管理 对城居保医疗服务的管理参照城职工医保,具体办法由试点城市人社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等部门制定。 下面以上海为例进行分析: 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或者医疗保险卡)、《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就医记录册》及相关凭证就医 中小学生和婴幼儿到定点社区服务中心就医,也可就近到二、三级医疗机构就医 中小学生和婴幼儿以外的其他参保人员到全市定点社区服务中心就医,需转诊的,先办理转诊后到二、三级医疗机构就医。急诊和住院可以到全市任何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第五节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及改革 本节内容: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农村医疗救助 改革历程 . 2007 . 2003 . 1998 .. 1996 .. 1994 ... 1978 .. . 1960 .. . 1953 .. 1950 1949 计划经济时期 建立公费医疗制度 建立劳保医疗制度 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两江”试点 市场经济时期 56个城市扩大试点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一、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一)合作医疗的发展历史(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按照参加者互助共济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为农村社区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制度。 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二、补充医疗保险概述 (一)补充医疗保险概念 广义: 医疗保障体系中,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形式均可认为是补充医疗保险。 狭义: 指单位或特定人群,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水平和疾病的严重程度,自愿参加的一种辅助医疗保险,是对社会医疗保险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二)补充医疗保险的特征 1.保险性 2.补充性 3.自愿性 4.多样性 (三)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1、必要性 1)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提出了发展补充医疗保险的需求 2)经济发展、收入分化、医疗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多层次医疗需求 3)医疗消费与医疗保险的特殊性 4)特殊人群的医疗需求 2、作用 1)有利于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2)有利于增进职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3)鼓励健康储蓄,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 4)有助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 5)在满足高层次医疗需求的同时, 促进医疗高科技发展 (四)补充医疗保险建立的原则 1、自愿性 2、针对性 3、客观性和衔接性 4、补充性 5、动态变化性 6、多样性 (五)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的范围 1、基本医疗保险所设定的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部分的费用以及共付线段中由个人支付的费用(费用空间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