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血脂异常流行概况及分型评估标准培训PPT课件.ppt

发布:2021-04-12约4.89千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0 160 220 Risk of CHD HDL-C (mg/dL) LDL-C (mg/dL) 25 45 65 85 Gordon T et al. Am J Med 1977;62:707-714. LDL-C、HDL-C与CHD发病危险率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系统性、进展性疾病LDL-C沉积是其启动环节 单核细胞 LDL-C 黏附分子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氧化的 LDL-C 斑块破裂 平滑肌细胞 CRP 斑块不稳定 和血栓形成 氧化 炎症 内皮功能受损 CRP=C-reactive protein; L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ibby P. Circulation. 2001;104:365-372;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 NCCD 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变化 NCCD 行为危险因素——缺乏体力活动 NCCD 行为危险因素——膳食不合理 NCCD 行为危险因素——膳食不合理 NCCD 防治干预前移再前移 机体暴露于血脂异常 健 康 疾 病 进入 疾病危险状态 发生 早期 改变 出现 临床 症状 不 同 的 预 后 缺血性血管病 临床干预 预防干预 NCCD 高胆固醇血症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我国十省市35-74岁人群调查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男性 8.8 3.5 1.9 女性 7.5 3.4 1.5 NCCD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于2007年5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NCCD 制订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背景 1997年提出《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至今国内外关于血脂异常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群第一位死亡原因 近20余年我国人群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 我国队列研究表明,血清TC和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NCCD 血脂异常流行病学概况 主要脂质成分与检测 临床分型与危险评估 血脂异常防治 NCCD 血液脂质成分 血浆所含脂类(脂质)统称血脂(lipids) 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 中性脂肪——甘油三酯(TG) 非酯化脂肪酸(游离脂肪酸,FFA) 磷脂、糖脂 血脂不溶于水,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 NCCD 各类脂蛋白 0.95 1.006 1.02 1.10 1.10 1.20 20 40 60 80 1000 直径 (nm) VLDL 5 10 VLDL残粒 IDL VLDL HDL3 HDL2 乳糜 微粒 LDL Lp(a) sLDL 密度 (g/ml) NCCD 血脂检测项目 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 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NCCD 血脂检测注意事项 血脂检测异常,在诊断和治疗前,应在两月内进行再次或多次测定,但至少要相隔一周; 如果检验结果接近或超过正常范围,应间隔一周,在同一家医院的实验室再次抽血复查,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实验室误差或个体变异造成的假象。在判断是否存在血脂异常或决定治疗措施之前,至少应有两次血脂检验的记录。 虽然有人认为TC测定可不用禁食,但应注意饱餐后TC会有所下降; 对于TG和其他脂蛋白检测则需至少禁食12h标本。 NCCD 血脂检测计量单位 血脂项目测定数值的法定计量单位为mmol/L, 许多单位仍沿用mg/dl,其转换系数如下: TC、HDL-C、LDL-C: mg/dl × 0.0259 = mmol/L TG: mg/dl × 0.0113 = mmol/L NCCD 血脂异常的检出 利用常规健康体检、日常诊疗等 检测频率: 20岁以上者:至少每5年测量一次空腹血脂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每3-6个月测定一次血脂 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入院时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 NCCD 血脂检测的重点对象 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者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 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