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课件.ppt

发布:2017-09-02约3.22千字共7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二) 疖、疖病和痈 furuncle 、carbuncle 疖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病菌引起的单个毛囊及毛囊周围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在身体不同部位,称为疖病。 痈 由金黄葡萄球菌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诊断及鉴别诊断 疖: 毛囊性结节 化脓坏死 脓栓 局部疼痛 鉴别:汗腺炎、痈 痈: 浸润性皮损 多个脓头 剧痛 全身症状 鉴别:蜂窝织炎、脓癣 预防及治疗 增强抵抗力 维生素制剂 寻找治疗降低抵抗力的潜在疾病 局部避免挤压 1、全身疗法 全身可使用有效抗生素 2、局部治疗 物理:热敷、红外线、紫外线等 早期未化脓,可热敷或用莫匹罗星软膏、10%鱼石脂软膏,或用3%碘酊外涂。痈可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 已成脓肿者:切开排脓。 3、面部疖肿: 大量抗生素、局部热敷、避免挤压针刺 4、疖病预防 防止自身接种 鼻腔、肛周带菌 每日清洗,抗生素软膏 涂鼻翼每日2次 丹毒和蜂窝织炎 erysipelas phlegmona,cellulitis 丹毒 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 蜂窝织炎 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皮肤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眼眶周围蜂窝织炎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丹毒: 急性病程,境界清楚水肿性红斑,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界限不清的红肿;疼痛;中心可软化、波动及破溃 鉴别诊断:丹毒 治疗 丹毒 一、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积极防治足癣、鼻炎等病灶 二、全身治疗: 及早使用抗生素 首选青霉素,也可用头孢、大环内酯类等。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 三、局部治疗: 患肢抬高 可用50%硫酸镁溶液、0.1%依沙丫啶冷敷 复发性丹毒可用紫外线照射 蜂窝织炎 加强营养,予维生素、止痛、退热等药 大量敏感抗生素 局部热敷 脓肿形成后,需行切开引流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传染病 病人及带菌者、飞沫传播 1-10岁儿童多见 临床表现 前驱期: 发疹期: 皮疹:起病1天发疹 顺序:颈、胸、躯干、四肢依次出现 36小时内遍布全身,48小时高峰 2-4天依出疹顺序消退 7-8天开始脱屑 皮疹特点: 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细小密集红斑,压之褪色,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 Pastia线(帕氏线) 腋下、肘窝、腹股 沟等皮肤皱折处,皮 疹密集,因压迫摩擦 出血而呈紫红色线状。 杨梅舌:病初舌被覆白苔,3~4天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 口周苍白圈:面部潮红,多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较轻而形成。 恢复期 皮疹按出疹顺序于3~4天内消退。多数病人于病后1周末开始脱屑,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一致,可持续1~2周,无色素沉着。 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血沉加快。 咽拭子或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 并发症 化脓性并发症 中毒性并发症 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接触史,急性病程,发热、咽峡炎及全身弥漫性鲜红色斑疹 咽拭子培养分离出B型溶血性链球菌 鉴别诊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猩红热样皮疹 麻疹 药疹 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隔离治疗 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首选,克林霉素,四环素族 化脓性汗腺炎 dradenitis suppurative,HS 概述: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以顶泌汗腺化脓为主的皮肤病,青壮年女性发病为多。常见于腋窝、外生殖器和肛周等处。 临床表现及诊断 腋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