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的形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活动与探究一: 蔗糖溶于水 溶 质 溶 剂 溶 液 氯化钠溶于水: a. 溶解前 b. 溶解中 c. 溶解后 溶剂 溶质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消失的呢? 注意: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Na+、Cl-)存在于水分子的中间。 友情提醒 ★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分子的中间.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如:蔗糖、食盐 NaCl 溶质 H2O 溶剂 溶液(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 1、溶液的定义 2、溶液的组成 1、取出其中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即溶液是均一的。 2、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与水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即溶液是稳定的。 3、溶液的特点 溶液的特点: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3、溶液是几种物质混合而成,即溶液是混合物。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一、溶液 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2、组成 溶质: 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1、定义: 各组成部分性质相同(密度、 浓度、性质等) 外界条件不变,组成不会改变 m溶液= m溶质+ m溶剂 V溶液≠V溶质+V溶剂 小结: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不止一种 C. 稳定、均一的液体都是溶液 D. 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变稀了 【课堂练习】 B 【例2】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A处和B处密度的大小( ) A:?A ?B B: ?A ?B C:?A= ?B D: 不能确定 C 活动与探究二 :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实验现象纪录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几乎不溶于水 汽油 碘 溶解,溶液棕色 水 高锰酸钾 溶解,溶液紫色 汽油 高锰酸钾 不溶于汽油 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相同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有:溶质、溶剂的性质 探究实验三: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震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酒精 分层 均匀混合 不分层 乙醇和水互溶 探讨: 怎样确定溶液中谁是溶质?谁是溶剂?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确定的? 体系 溶质 溶剂 气+液 气体 液体 固+液 固体 液体 液+液 无水 量少 量多 有水 非水物 水 溶液的用途 无土栽培的植物 在营养液中 医药用品 (1)测量水的温度 (2)加入物质 (3)搅拌、加促溶解 (4)量加物质后溶液的温度 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 溶解时 溶解时 溶解时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24 24 24 14 24 56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温度不变 例1: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 )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 DF ABC E 活动与探究四:乳化现象 水和油 ( 加了洗涤剂)- 乳化 水和油 (没有加洗涤剂) [实验9-4]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分层 乳状浑浊的液体 乳状浑浊的液体,有泡沫 分层 不分层 不干净 干净 去污原理分析: 用洗涤剂去油污 洗涤剂是乳化剂,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二、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特征: 三、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不均一、不稳定 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区别: 汽油(或酒精)去污原理:汽油(或酒精)能溶解油污。 1、乳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