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陋室铭 》.ppt

发布:2019-07-14约2.34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理解本课特殊句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及“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3.初步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洁身自好的节操。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题目解析 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简陋居室里的文章。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 者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 哲学家。曾中进士,官授监 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 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 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 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重点字词 1.辨音识字: 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何陋( ) 调素琴( ) 重点词语 xīn tái dú hónɡ rú shǔ lòu tiáo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唐)刘禹锡 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对照课下注释,疏通全文。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一下)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出名 灵异 这 惟:只 德馨:品德高尚 长到 映入 指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倒装句,之:表宾语前置 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有学问的人 没什么学问 的人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清葱,映入帘里。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馨”,暗示陋室不陋。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 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为什么作者能让“陋室不陋”, 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中心句、主旨句) 重点字词 作者是如何(哪些地方)表现陋室不陋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清幽。(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不俗。(人)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无案牍”:生活情趣高雅。(事) 第 三 层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运用类比,引古代贤人的名 室暗示“陋室不陋”,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突出 表明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宁静的 情怀。 作者在文中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 这是什么写法? 托物言志 陋室 (志) (物) 德 馨 安贫乐道、 淡泊宁静 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 言志: —— 陋室 (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主题) 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学习他们的优点,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