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重点项目施工基本工艺统一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1.8 成品保护
1.现场测量预制桩、控制网保护工作。
2.已进场预制桩堆放整齐,注意预防施工机械碰撞。
3.送桩后孔洞应立即回填, 以免发生意外伤人事件。
2.1.9 安全环境保护方法
1.施工应按次序有系统进行,保持现场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2.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定时清理,以免污染环境。
3.制订安全生产方法,定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
2.1.10 质量统计
1.桩结构图及设计变更通知单。
2.材料出场所格证和试、化验汇报。
3. 焊件和焊接统计及焊件试验汇报。
4. 桩体质量检验纪录。
5. 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汇报。
6.压桩施工统计。
7.桩位平面图。
2 2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2.2.1 总则
2.2.1.1 适用范围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按成孔工艺和成孔机械不一样,可分为以下多个,其适用范围以下:
1.冲击成孔灌注桩:适适用于黄土、黏性土或粉质黏土和人工杂填土层中应用,尤其适合于有孤石砂砾石层、漂石层、坚硬土层、岩层中使用,对流砂层亦可克服,但对淤泥及淤泥质土,则应慎重使用。
2.冲抓成孔灌注桩:适适用于通常较松软黏土、粉质黏土、砂土、砂砾层和软质岩层应用,孔深在20m内。
3.回转钻成孔灌注桩:适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软、硬土层,如淤泥、黏性土、砂土、软质岩层。
4.潜水钻成孔灌注桩:适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软、硬土层,如淤泥、淤泥质土、黏土、粉质黏土、砂土、砂夹卵石及风化页岩层中使用,不得用于漂石。
2.2.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国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
2.中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
3.中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4. 中国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50007— )。
2.2.2 术 语
1.灌注桩:先用机械或人工成孔,然后再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基桩。
2.泥浆护壁:用机械进行贯注桩成孔时,为预防塌孔,在孔内用相对密度大于1泥浆进行护壁一个成孔施工工艺。
2.2.3 基础要求
2.2.3.1 桩位放样许可偏差以下:
1.群桩:20mm;
2.单排桩:10mm。
2.2.3.2 桩基工程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要求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1.当桩顶设计标高和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进行检验时,
桩基工程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验时,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2.2.3.3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位偏差必需符合表2.2.3.3要求,桩顶标高最少比设计标高高出 0.5m,桩底清孔质量要求见表2.2.7—2。每浇注50m3必需有1组试件。小于 50m3 单柱单桩,每根桩必需有 1 组试件;每个柱子承台下桩最少应有 l 组试件。
注:1. 桩径许可偏差负值是指部分断面
2.采取复打、反插法施工桩许可偏差不受本表限制:
3.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和桩顶设计标高距离; d为设计桩径。
2.2.3.4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灌注桩, 应采取静载荷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1%, 且不应少于3根, 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 不应少于2根。
2.2.3.5 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30%, 且不应少于20根; 其它桩基工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20%,且不应少于10根;对地下水位以上终孔后经过核验灌注桩,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10%,且不应少于10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1根。
2.2.3.6对砂子、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
2.2.3.7粗骨料可选择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对于沉管灌注桩不宜大于50mm,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1/3;对于素混凝土桩,不得大于桩径1/4,并不宜大于70mm。
2.2.3.8为查对地质资料、检验设备、工艺和技术要求是否适宜,桩在施工前,宜进行“试成孔”。
2.2.4 施工准备
2.2.4.1 技术准备
1. 认真熟悉现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搜集场区内地下障碍物、 管网等相关资料。
2.结合场区内具体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和施工方案交底, 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
4.组织现场全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学习相关安全、文明施工规程,增强职员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