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伴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心理的发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感应性——感觉(环节动物)
感觉——知觉(脊椎动物)
知觉——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思维萌芽——思维(人)
脑是心理的活动器官,这个观点得到了生活经验、临床事实和科学研究的证明。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是一种主观映象,可以是形象、概念或体验等。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不是产品,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没有具体形态,但可以支配行为,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
学科性质
心理现象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属于自然科学
心理现象的社会制约机制属于社会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心理学工作的最基本手段是通过对行为的准确描述和细致分析,间接地推论心理现象的规律
所以,心理学又被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79年 在莱比锡大学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二、学派的纷争
1、构造心理学
冯特在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时候,也提出了科学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
心理学应该借鉴化学的研究思路
心理学的任务是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到组成意识的基本元素,以及利用这些基本元素构造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
冯特的思想被铁钦纳带回了美国,并形成了构造心理学
2、行为主义
科学依据:条件反射理论
创始人华生John Watson (1878 – 1958)
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探索刺激与
反应(S-R)之间的关系。认为心理
(行为)无外乎是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不同时期的其他代表人物:斯金纳、托尔曼、班杜拉
3、机能主义
思想基础:进化论和实用主义哲学
奠基人詹姆斯 William James
学派创始人杜威 John Dewey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
但不是意识结构,而是意识的适应性机能
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进行分解
推动了心理学应用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
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
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精神分析学派
经典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心理事件是精神障碍的根源
意识结构: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潜意识动机的作用,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的
心理及人格的影响,由于弗洛伊德的强调和
重视,才为心理学界认识,对心理学理论和
临床实践的发展,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1、 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自我实现
2、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作是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研究方法:心理学方法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
人工智能
认知神经科学
3、生理心理学研究
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研究问题:
脑与行为的演化
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和行为的关系
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研究方法:
解剖、生理、生化、临床、病理方法
脑电波、脑成像技术
重要影响:大脑机能定位、心理活动的脑物质变化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科学的手段和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辨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解决社会实践提出来的问题,这是推动心理学发展的动力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特点:
观察不能干预对象的活动,不能控制条件
结果不能简单地做因果联系的解释
资料比较客观、真实
为进一步实验提出因果关系假设
2、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调查法。
种类:
访谈法:用口头提问进行的调查
问卷法:用问卷的方式提问,让被调查者回答进行的调查
注意事项:
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问题不能有暗示性和歧义
遵从取样原则,保证信度和效度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