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实践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程序设计实践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设计环节代码:110579
课程设计环节名称:程序设计实践
英文名称:Practice for Programming Design
课程设计周数:1
学分:1
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与环节: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Java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程序设计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更要加强上机实践,通过上机实践验证算法的正确性,掌握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因此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知识传授。其重要要求之一是训练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语句的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能使用JAVA语言编写完整的程序。能独立完整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课题,从而真正体验软件的实际编写过程与开发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满足问题要求的小型应用软件,这也是软件工程的综合性基础训练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计算机语言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认知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提高在软件开发中的算法分析和程序设计的能力。
课程设计方式
独立完成。教师给出若干题目,每道题目设置不同的分值,做对每道题目即可获取相应的分数。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每组1-3人。课程设计通过的依据是教师运行学生完成的程序能得到课程设计任务书中要求的结果。
课程设计教学(或指导)方法与要求
1.同学仔细阅读《程序设计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方案,认真主动完成课设的要求。有问题及时主动通过各种方式与教师联系沟通。
2.同学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查找资料,充分利用上机时间,安排好课设的时间计划,并在课设过程中不断检测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
3.每个同学必须单独完成课程设计,但是可以相互帮助和讨论解决难题。
4.每天必须记录工作日志,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分工,工作内容,工作进展,收获与问题等。本日志作为最终上交作业的不可缺少部分。
5.成绩根据上机成果检查和纸介质文档(课程设计报告)确定。欢迎提前申请成果检查;文档包括题目、实验目的、实施计划、系统设计、模块结构、详细设计、数据流图、源程序(详细的注释)、经验和教训、工作日志、参考书籍和网址等。
6.上机成果检查按随机提问方式,文档在设计周的下周一上午9:00提交到指定地点。
7.每个同学必须对本组项目有透彻了解,甚至每一行程序的含义、目的。
8.题目可选择指导老师给出的题目中的任意几个,但是选择的题目分值不能小于60分,且必须使用JAVA语言编写程序,每个同学题目的代码不能重复。
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1天)
内容: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限制条件是什么。
时间分配:1天
场地:(白)实验楼A413计算科学实验室
(二)逻辑设计的选择(1~2天)
内容:对给出的问题使学生上网中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进行信息整理、信息加工。
时间分配:1~2天
场地:(白)实验楼A413计算科学实验室
(三)详细设计和编码(3~4天)
内容:算法的具体描述和代码的书写。
时间分配:3~4天
场地:(白)实验楼A413计算科学实验室
(四)上机调试(1天)
内容:源程序的输入和代码的调试。
时间分配:1天
场地:(白)实验楼A413计算科学实验室
(五)编写课程设计报告(1~2天)
内容:按照给定的报告模版,编写实习报告
时间分配:1~2天
场地:(白)实验楼A413计算科学实验室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一)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1天)
1、要求
(1)学生对于“JAVA语言程序设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进行信息整理、信息加工的能力;
(3)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4)学生对于“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原理,以及所需的软件、硬件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学生利用软硬件资源完成一个具体项目的能力。
(6)遵守机房使用规章和各项安全规定;
2、重点、难点
重点:以无歧义的陈述说明程序设计的任务
难点:对问题作透彻分析,避免出现需求分析错误
3、说明
老师到场进行提示性的指导,不宜直接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给学生充分体验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逻辑设计和数据结构的选择(1~2天)
1、要求
(1)掌握逻辑设计和算法设计的思路;
(2)遵守机房使用规章和各项安全规定。
2、重点、难点
重点:逻辑设计和算法设计的思路;
难点:逻辑设计和算法设计的思路。
3、说明
老师到场进行提示性的指导,不宜直接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给学生充分体验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详细设计和编码(3~4天)
1、要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