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地需求量预测.ppt

发布:2017-05-28约5.23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人均耕地法 1.人均耕地和总人口预测 人均耕地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匀速增长法、灰色预测法等。 人口预测同前。 2.耕地需求量预测 耕地需求量按下式计算: L=P*S 其中:L——耕地需求量; P——目标年总人口数; S——人均耕地面积。 规划期年 总人口 2010 1097287 2020 1184841 1、人口预测 2、人均耕地预测 人均耕地法耕地需求量预测—以湖北省**市为例 案例分析 年期 人均耕地(公顷) 1997 0.115 1998 0.114 1999 0.112 2000 0.111 2001 0.110 2002 0.110 2003 0.110 2004 0.109 3.耕地需求量预测 耕地需求量按下式计算: L=P*S 其中:L——耕地需求量; P——目标年总人口数; S——人均耕地面积。 规划年期 耕地需求量(公顷) 2010 115635.14 2020 119054.42 **市耕地需求量预测表 (一)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概述 建设用地总规模预测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1 预测内容 2 预测特点 集约利用标准控制范围下的建设用地需求量 不同阶段的标准应体现集约水平提高的趋势 第四节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3 预测方法 建设用地总量预测方法: 定额指标法、趋势分析法 相关因素分析法、目标法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分项预测法、规划汇总法 趋势分析法、相关因素分析法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方法: 确定未来规划期间建设占用耕地的比例,测算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指标分配法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定额指标法:用地规模=人口规模×人均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允许调整幅度 指标级别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60.0 Ⅰ 60.1~75.0 +0.1~+25.0 60.1~75.0 Ⅰ 60.1~75.0 >0 Ⅱ 75.1~90.0 +0.1~+20.0 75.1~90.0 Ⅱ 75.1~90.0 不限 Ⅲ 90.1~105.0 +0.1~+15.0 90.1~105.0 Ⅱ 75.1~90.0 -15.0~0 Ⅲ 90.1~105.0 不限 Ⅳ 105.1~120.0 +0.1~+15.0 105.1~120.0 Ⅲ 90.1~105.0 -20.0~0 Ⅳ 105.1~120.0 不限 >120.0 Ⅲ 90.1~105.0 <0 Ⅳ 105.1~120.0 <0 规划汇总法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基础设施用地的预测,对基础设施的各相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根据其规模测算其用地面积。 指标分配法 根据上级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规划原则和规划用地指标,按照各地行政面积的大小、人口数量的多少、GDP的大小按比例进行分配,再依据客观实际情况作些调整,注重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性,避免均衡分配土地资源,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预测 第五节 土地供需平衡 土地供需分析:是指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借以评价供需关系,引导土地供需平衡的过程。 土地供需平衡的方法 采用经验方法增减供需,以达到供需平衡; 应用数学方法,借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即各类用地数量比例关系,协调土地数量供需平衡,同时使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第五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与供需平衡 概述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农用地需求量预测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一节 土地需求预测概述 土地需求预测的目的、影响因素 土地需求预测的内容 土地需求预测的方法 土地需求量预测的目的   根据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条件,研究分析远景土地利用总的趋势,对各业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对总用地规模进行测算。 第一节 概 述    1、以人口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影响土地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2、以国民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影响土地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3、规划地区土地资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土地条件也是影响土地利用需求量的一个因素。 影响土地需求量的因素 第一节 概 述 1)基础数据预测:包括人口预测、消费水平预测、作物产量预测、城市化水平预测; 2)农业用地预测:包括耕地、园地、牧草地、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